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谨防“代理全额退保”陷阱

发布时间:2021-05-11 08:44:18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赵利霞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使得收集信息变得越来越快捷、越来越普遍,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各种渠道获取个人信息。有不法人员拨打投保人电话或发送短信,声称自己是保险公司售后服务人员,为牟取利益,一些从事“代理全额退保”的个人或团体冒充监管部门或保险公司工作人员进行虚假宣传,此类信息标注“专业承接、全国办理、100%退保、险种不限”等醒目字眼,挑唆、怂恿不明真相的消费者。如果消费者有资金压力等问题,就此尝试一下,往往就会陷入困境。此类事件让普通大众防不胜防。

信息泄露让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机

2020年某日,某保险公司收到客户何女士的投诉信,反映自己投保时有销售误导,要求保险公司全额退保,保险公司试图联系何女士面谈协商,但遭到何女士拒绝。保险公司随后安排相关人员与何女士取得了联系。听到这个消息,何女士大吃一惊,据她称,自己早已放弃了投诉,很早之前觉得保险产品与自己需求不符,曾委托一家从事“全额退保”业务的代理公司,并将自己的身份证、保单复印件等材料提供给该代理公司,最终因高额的退保“手续费”而放弃,没想到该代理公司竟然继续盗用自己的信息冒充她本人进行投诉。

“代理全额退保”套路解析

何女士的遭遇在各地时有发生,此类欺诈惯用的五大套路在此为大家解析:

1.通过电话、微信、网络等进行虚假宣传,声称可以“专业承接、无条件办理退保”,部分不法分子还会假冒监管部门或保险公司工作人员进行虚假宣传。

2.诱导消费者提供身份证、银行卡、保单、电话号码等个人敏感信息,甚至要求消费者提供银行卡原件及取款密码、要求消费者提供“担保人”。

3.为消费者提供一份话术,要求消费者通过录音录像等方式诱骗销售人员回复,进行虚假取证;或者在没有取得相关证明材料的情况下,通过手机软件伪造微信聊天记录、捏造歪曲保险机构存在违规的虚假事实。

4.阻止消费者与监管部门、保险公司联系,要求消费者签订“全权”代理协议,并要求消费者不与保险公司接触,不得就投诉问题与保险公司协商处理,试图切断消费者正常维权通道。

5.诱导消费者签订第三方电子支付协议,若保险公司同意退保,退保金到账后立即通过电子支付划扣“手续费”,“手续费”比例一般为退保金额的40%左右。

风险提示

不知大家是否发现此类套路最后的重点还是落在“手续费、委托费”上,实际上还是要设法从当事人口袋里掏钱。保险权威人士梳理此类套路共同发布三大风险提示:

1.个人信息泄露

一些从事“代理全额退保”的个人或团体打着“维权”幌子获取消费者信任,并与消费者签订所谓的“代理维权服务协议”,要求消费者提供身份证、保单、银行卡、联系方式等涉及消费者隐私的敏感信息。除“代理退保”外,有的组织还从事信用卡套现、小额贷款业务,消费者个人信息资料存在较高的泄露风险,此外,泄露的个人信息一旦被电信网络诈骗分子所利用,还可能让自己受到牵连的风险。

2.资金受损或遭受诈骗

某些“代理全额退保”行为打着为了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幌子,实际是以牟利为目的。退保前要求消费者支付高额手续费或缴纳定金,退保后诱导消费者“退旧投新”,购买所谓“高收益”理财产品或其他公司保险产品以赚取佣金。一些组织还利用其所掌握的消费者银行卡及身份证复印件等,截留侵占消费者退保资金,更有甚者诱导胁迫消费者参与传销、非法集资等活动,如果消费者想终止协议或不支付高额“手续费”,会采用极端手段威胁、恐吓和骚扰等,消费者不仅资金损失难以估量,人身安全也得不到保障。

3.失去正常保险保障

为牟取利益,一些从事“代理全额退保”的个人或团体冒充监管部门或保险公司工作人员进行虚假宣传,称消费者所购保险产品“存在欺诈行为,已有多名消费者投诉”或“继续持有保单将蒙受经济损失”等,挑唆、怂恿不明真相的消费者终止正常的保险合同,使消费者丧失风险保障。消费者一旦听信操作,在未来再次投保时,由于年龄、健康状况的变化,可能将面临重新计算等待期、保费上涨甚至被拒保、列入“黑名单”等风险。

因此,提醒广大消费者不仅要理性维权,更要保护好个人信息的安全。

防范锦囊一:注意保护个人重要信息

保单等重要的金融单据包含重要个人信息,消费者要注重保护个人隐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妥善保管重要身份信息以及敏感金融信息等。不要将自己的银行卡号、账户密码、安全码、身份证号、短信验证码、保险合同等重要个人信息随意透露或者轻易转交他人,以免被非法使用,蒙受损失。此外,身份证复印件最好写明使用用途,以防被人挪作他用。如果遭受到不法侵害时,在确保个人安全的前提下及时向公安机关报警。

防范锦囊二:充分考虑保险购买需求,谨慎办理退保

保险产品的主要功能是提供风险保障,不同的人身保险产品其保障范围、缴费方式等有所差异。消费者退保后如想再次投保可能会面临费率上涨、被拒保等风险。消费者应了解所购保险产品的保险责任、保障功能、除外责任和退保损失等重要信息,根据自身风险保障需求理性选择,谨慎衡量是否有必要终止保险合同。尤其要慎重对待所谓“退旧投新”“高收益”产品等宣传,谨防中计。

防范锦囊三:通过正规渠道依法合理维权

消费者如果对保险产品有疑问或有保险服务相关需求,可以直接通过保险公司公布的官方网站、拨打客服热线、亲访客服中心等方式与保险公司反映诉求;也可咨询各市保险行业协会,如果与保险公司协商不成的可以向各地市的保险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免费调解;保险公司涉嫌违反保险监管法律法规的,可以通过拨打12378银行保险消费者投诉维权热线、来信等方式,向有关的监管部门反映。如果采取“恶意维权”扰乱公共秩序或者使用虚假材料骗保,还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作者单位:瑞泰人寿保险有限公司陕西分公司)

王梓/制图


谨防“代理全额退保”陷阱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1-05-11

□赵利霞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使得收集信息变得越来越快捷、越来越普遍,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各种渠道获取个人信息。有不法人员拨打投保人电话或发送短信,声称自己是保险公司售后服务人员,为牟取利益,一些从事“代理全额退保”的个人或团体冒充监管部门或保险公司工作人员进行虚假宣传,此类信息标注“专业承接、全国办理、100%退保、险种不限”等醒目字眼,挑唆、怂恿不明真相的消费者。如果消费者有资金压力等问题,就此尝试一下,往往就会陷入困境。此类事件让普通大众防不胜防。

信息泄露让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机

2020年某日,某保险公司收到客户何女士的投诉信,反映自己投保时有销售误导,要求保险公司全额退保,保险公司试图联系何女士面谈协商,但遭到何女士拒绝。保险公司随后安排相关人员与何女士取得了联系。听到这个消息,何女士大吃一惊,据她称,自己早已放弃了投诉,很早之前觉得保险产品与自己需求不符,曾委托一家从事“全额退保”业务的代理公司,并将自己的身份证、保单复印件等材料提供给该代理公司,最终因高额的退保“手续费”而放弃,没想到该代理公司竟然继续盗用自己的信息冒充她本人进行投诉。

“代理全额退保”套路解析

何女士的遭遇在各地时有发生,此类欺诈惯用的五大套路在此为大家解析:

1.通过电话、微信、网络等进行虚假宣传,声称可以“专业承接、无条件办理退保”,部分不法分子还会假冒监管部门或保险公司工作人员进行虚假宣传。

2.诱导消费者提供身份证、银行卡、保单、电话号码等个人敏感信息,甚至要求消费者提供银行卡原件及取款密码、要求消费者提供“担保人”。

3.为消费者提供一份话术,要求消费者通过录音录像等方式诱骗销售人员回复,进行虚假取证;或者在没有取得相关证明材料的情况下,通过手机软件伪造微信聊天记录、捏造歪曲保险机构存在违规的虚假事实。

4.阻止消费者与监管部门、保险公司联系,要求消费者签订“全权”代理协议,并要求消费者不与保险公司接触,不得就投诉问题与保险公司协商处理,试图切断消费者正常维权通道。

5.诱导消费者签订第三方电子支付协议,若保险公司同意退保,退保金到账后立即通过电子支付划扣“手续费”,“手续费”比例一般为退保金额的40%左右。

风险提示

不知大家是否发现此类套路最后的重点还是落在“手续费、委托费”上,实际上还是要设法从当事人口袋里掏钱。保险权威人士梳理此类套路共同发布三大风险提示:

1.个人信息泄露

一些从事“代理全额退保”的个人或团体打着“维权”幌子获取消费者信任,并与消费者签订所谓的“代理维权服务协议”,要求消费者提供身份证、保单、银行卡、联系方式等涉及消费者隐私的敏感信息。除“代理退保”外,有的组织还从事信用卡套现、小额贷款业务,消费者个人信息资料存在较高的泄露风险,此外,泄露的个人信息一旦被电信网络诈骗分子所利用,还可能让自己受到牵连的风险。

2.资金受损或遭受诈骗

某些“代理全额退保”行为打着为了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幌子,实际是以牟利为目的。退保前要求消费者支付高额手续费或缴纳定金,退保后诱导消费者“退旧投新”,购买所谓“高收益”理财产品或其他公司保险产品以赚取佣金。一些组织还利用其所掌握的消费者银行卡及身份证复印件等,截留侵占消费者退保资金,更有甚者诱导胁迫消费者参与传销、非法集资等活动,如果消费者想终止协议或不支付高额“手续费”,会采用极端手段威胁、恐吓和骚扰等,消费者不仅资金损失难以估量,人身安全也得不到保障。

3.失去正常保险保障

为牟取利益,一些从事“代理全额退保”的个人或团体冒充监管部门或保险公司工作人员进行虚假宣传,称消费者所购保险产品“存在欺诈行为,已有多名消费者投诉”或“继续持有保单将蒙受经济损失”等,挑唆、怂恿不明真相的消费者终止正常的保险合同,使消费者丧失风险保障。消费者一旦听信操作,在未来再次投保时,由于年龄、健康状况的变化,可能将面临重新计算等待期、保费上涨甚至被拒保、列入“黑名单”等风险。

因此,提醒广大消费者不仅要理性维权,更要保护好个人信息的安全。

防范锦囊一:注意保护个人重要信息

保单等重要的金融单据包含重要个人信息,消费者要注重保护个人隐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妥善保管重要身份信息以及敏感金融信息等。不要将自己的银行卡号、账户密码、安全码、身份证号、短信验证码、保险合同等重要个人信息随意透露或者轻易转交他人,以免被非法使用,蒙受损失。此外,身份证复印件最好写明使用用途,以防被人挪作他用。如果遭受到不法侵害时,在确保个人安全的前提下及时向公安机关报警。

防范锦囊二:充分考虑保险购买需求,谨慎办理退保

保险产品的主要功能是提供风险保障,不同的人身保险产品其保障范围、缴费方式等有所差异。消费者退保后如想再次投保可能会面临费率上涨、被拒保等风险。消费者应了解所购保险产品的保险责任、保障功能、除外责任和退保损失等重要信息,根据自身风险保障需求理性选择,谨慎衡量是否有必要终止保险合同。尤其要慎重对待所谓“退旧投新”“高收益”产品等宣传,谨防中计。

防范锦囊三:通过正规渠道依法合理维权

消费者如果对保险产品有疑问或有保险服务相关需求,可以直接通过保险公司公布的官方网站、拨打客服热线、亲访客服中心等方式与保险公司反映诉求;也可咨询各市保险行业协会,如果与保险公司协商不成的可以向各地市的保险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免费调解;保险公司涉嫌违反保险监管法律法规的,可以通过拨打12378银行保险消费者投诉维权热线、来信等方式,向有关的监管部门反映。如果采取“恶意维权”扰乱公共秩序或者使用虚假材料骗保,还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作者单位:瑞泰人寿保险有限公司陕西分公司)

王梓/制图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