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警惕银行卡诈骗行为

发布时间:2021-03-09 09:56:57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董龙耀

随着持卡人群体的迅速扩大,一些唯利是图的诈骗分子开始盯上银行卡,各种各样利用银行卡诈骗的行为频繁发生。诈骗方式多种多样:虚构亲人、朋友发生车祸的求助信息;虚构事主身份信息泄露,并被不法分子利用,造成高额欠费,诱骗事主转账存款到指定账户,以消除不良记录;虚构事主身份信息被人冒用,银行存款安全将受到威胁,诱骗事主转账存款到所谓的“安全账户”;虚构事主的账户被不法分子利用洗黑钱,诱骗其将资金转入所谓“警方账户”,作资金冻结等等,手段层出不穷。本文结合一起案例提醒消费者要警惕银行卡诈骗行为。

李月敏/制图

可疑开卡被识破

A女士在另一位女士的陪同下来到B银行网点办理开卡业务。由于是两个人一同前来,为防范诈骗风险,网点工作人员在办理过程中反复确认了A女士的开卡用途以及开卡意愿,并询问了与身边陪同的人员的关系。核实没有问题后,网点工作人员为A女士办理了开卡业务。本以为这就是一笔平常的开卡业务,没想到这位A女士第二天又来到了网点,并向大堂经理提出,需要将头一天办卡时开通的电子银行功能,包括短信提醒功能全部关闭,只需要保证此卡可以在自助机具上使用即可。这一要求立即引起了大堂经理的警觉,因为短信提醒功能对于账户安全来讲很有必要,可以实时监控账户的变动。然而在大堂经理的提示下,A女士却打电话叫来了陪同她开卡的那位女士,而到达网点的陪同女子也拿出电话,向电话那端咨询是否可以保留短信提醒。

自己使用的银行卡,为何相关权限是否保留还需要向他人确认?针对这一可疑情况,该行营业室经理立即向两位客户提示事件中的风险隐患,详细解释了银行卡外租风险、反洗钱等金融知识,以及《关于加强支付结算管理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有关事项的通知》中的相关规定。在工作人员耐心、细致的工作下,开户人最终对银行卡进行了销卡处理。

此次可疑开卡风险事件的成功堵截,充分反映了银行工作人员的风险识别能力,同时银行方面也会加大金融知识宣传力度,帮助公众提升金融风险防范意识。

多种措施防范银行卡诈骗

随着互联网金融、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不法之徒利用现代通讯技术和网络等方式不断翻新诈骗手段,电信网络诈骗愈加呈现出手段高科技化、形式多样性、过程迅速化、作案隐蔽化,针对以上诈骗提出几点防范意见:

确认联系方式的真实性。对陌生号码可以拨打114进行电话号码所属地址的核实,以确认电话号码归属地与网站上登记的公司地址是否相符。

确认网站、网页的真实性。在浏览互联网时最好上正规网站。对于自动弹出来的网页或网站,建议不要搭理。

借出银行卡、转账要保持谨慎。相信只要头脑清醒点,不贪心,不轻信,捂紧自己的钱袋子,就能减少被骗的风险。

掌握金融知识,提高辨别能力。互联网金融的普及让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了方便与快捷,但网络信息良莠不齐,面对层出不穷诈骗方式,我们有必要掌握基本的金融知识,主动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增强自身的辨别能力,避免被表面假象误导从而陷入困境。

树立理性消费观点。在生活上要不羡慕、不嫉妒、不攀比、不盲从,合理安排生活支出,做到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减少情绪化消费、跟风消费,拒绝过度消费、超前消费;要树立理性科学的消费观,在消费的时候不可一味考虑自己的需求、偏好,而不顾家庭承受能力;要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强化自我保护意识,维护自身权益。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很容易在网络上传播,受他人利用。我们要提高警惕,必须明白"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谨慎使用个人信息,不随意填写和泄露个人信息;对于推销的产品,切勿盲目信任,尤其警惕熟人推销,增强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作者单位:陕西临潼海丝村镇银行)


警惕银行卡诈骗行为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1-03-09

□董龙耀

随着持卡人群体的迅速扩大,一些唯利是图的诈骗分子开始盯上银行卡,各种各样利用银行卡诈骗的行为频繁发生。诈骗方式多种多样:虚构亲人、朋友发生车祸的求助信息;虚构事主身份信息泄露,并被不法分子利用,造成高额欠费,诱骗事主转账存款到指定账户,以消除不良记录;虚构事主身份信息被人冒用,银行存款安全将受到威胁,诱骗事主转账存款到所谓的“安全账户”;虚构事主的账户被不法分子利用洗黑钱,诱骗其将资金转入所谓“警方账户”,作资金冻结等等,手段层出不穷。本文结合一起案例提醒消费者要警惕银行卡诈骗行为。

李月敏/制图

可疑开卡被识破

A女士在另一位女士的陪同下来到B银行网点办理开卡业务。由于是两个人一同前来,为防范诈骗风险,网点工作人员在办理过程中反复确认了A女士的开卡用途以及开卡意愿,并询问了与身边陪同的人员的关系。核实没有问题后,网点工作人员为A女士办理了开卡业务。本以为这就是一笔平常的开卡业务,没想到这位A女士第二天又来到了网点,并向大堂经理提出,需要将头一天办卡时开通的电子银行功能,包括短信提醒功能全部关闭,只需要保证此卡可以在自助机具上使用即可。这一要求立即引起了大堂经理的警觉,因为短信提醒功能对于账户安全来讲很有必要,可以实时监控账户的变动。然而在大堂经理的提示下,A女士却打电话叫来了陪同她开卡的那位女士,而到达网点的陪同女子也拿出电话,向电话那端咨询是否可以保留短信提醒。

自己使用的银行卡,为何相关权限是否保留还需要向他人确认?针对这一可疑情况,该行营业室经理立即向两位客户提示事件中的风险隐患,详细解释了银行卡外租风险、反洗钱等金融知识,以及《关于加强支付结算管理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有关事项的通知》中的相关规定。在工作人员耐心、细致的工作下,开户人最终对银行卡进行了销卡处理。

此次可疑开卡风险事件的成功堵截,充分反映了银行工作人员的风险识别能力,同时银行方面也会加大金融知识宣传力度,帮助公众提升金融风险防范意识。

多种措施防范银行卡诈骗

随着互联网金融、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不法之徒利用现代通讯技术和网络等方式不断翻新诈骗手段,电信网络诈骗愈加呈现出手段高科技化、形式多样性、过程迅速化、作案隐蔽化,针对以上诈骗提出几点防范意见:

确认联系方式的真实性。对陌生号码可以拨打114进行电话号码所属地址的核实,以确认电话号码归属地与网站上登记的公司地址是否相符。

确认网站、网页的真实性。在浏览互联网时最好上正规网站。对于自动弹出来的网页或网站,建议不要搭理。

借出银行卡、转账要保持谨慎。相信只要头脑清醒点,不贪心,不轻信,捂紧自己的钱袋子,就能减少被骗的风险。

掌握金融知识,提高辨别能力。互联网金融的普及让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了方便与快捷,但网络信息良莠不齐,面对层出不穷诈骗方式,我们有必要掌握基本的金融知识,主动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增强自身的辨别能力,避免被表面假象误导从而陷入困境。

树立理性消费观点。在生活上要不羡慕、不嫉妒、不攀比、不盲从,合理安排生活支出,做到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减少情绪化消费、跟风消费,拒绝过度消费、超前消费;要树立理性科学的消费观,在消费的时候不可一味考虑自己的需求、偏好,而不顾家庭承受能力;要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强化自我保护意识,维护自身权益。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很容易在网络上传播,受他人利用。我们要提高警惕,必须明白"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谨慎使用个人信息,不随意填写和泄露个人信息;对于推销的产品,切勿盲目信任,尤其警惕熟人推销,增强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作者单位:陕西临潼海丝村镇银行)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