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未来保险将演变成“无形”服务

发布时间:2021-01-27 08:02:05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李玉泉

当前,以云计算、远程信息技术、物联网、区块链技术、人工智能/认知计算和预测建模技术影响包括保险在内的各个行业领域。借助资本助推和政策护航,保险科技在产品、营销、风控、服务等核心价值链环节得以广泛运用。但各界对其认识似乎又陷入“阿马拉定律”怪圈,即人们总是高估一项科技所带来的短期效益,却又低估它的长期影响。因此,有必要跳出技术运用的微观视角,从经营方式这一中观层面审视保险科技的中长期影响。

数据核心资产价值凸显

数据的获取使用是保险科技能否发挥作用的基础条件。保险科技赋能的深度、广度除受技术进步本身影响外,还取决于能否获取充足的数据“原料”供给。具体来看,当前限制保险行业人工智能及大数据技术真正发挥应用价值的,主要是数据可用性和可获取性问题。在全面数据驱动时代,这一瓶颈有望被突破。

不同于传统保险运用基于大数法则的经验数据和抽样数据,在数字化科技驱动时代,实时的、全量数据获取和运用成为可能。大数据分析重点将转向前瞻性风险模型。利用源源不断的鲜活数据,保险行业将更有针对性地洞察用户需求,更加精准地打造保险产品,提供成本更低、匹配度更高的用户体验,甚至数字化技术持续渗透下,“索赔”将不再是赔偿损失,而是赔偿发生触发事件之前商定的“参数”。

基于这一变化,提升保险公司长期价值,不仅要关注短期经营指标,更要把占有、使用数据能力上升到战略层面。要创建自主掌控的低成本数字资产存储库,创造获取、保存独家数据的基本条件;锻炼构建高度复杂化模型的基本能力,做到敏捷响应,快速提出获取、保留、服务客户的对策建议;利用数字化或自动化手段,提供线上化、社会化交互方式,培育客户线上消费习惯,打造独特用户体验,夯实数字化转型的受众基础。

客户中心价值不断深入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过去简单、线性的产业链模式被击破,取而代之的是更加高效、以消费者为核心的生态系统。

就保险行业而言,传统模式建立在以产品为出发点基础上,客户属于最终环节,品牌是企业打造影响力的最终目标,简言之,“不是客户要买什么产品,而是险企能提供何种产品”。伴随新技术引入,聚焦客户需求成为保险业务模式构建出发点,价值创造的核心目标是通过数据、科技应用为客户提供普惠保险使客户受益,让保险产品在容易获得的同时实现公平定价,保险行业正加快从关注生产模式转向关注客户模式。

在科技赋能的保险竞争赛道中,无论哪家公司、哪种模式胜出,都需要满足消费者解决其人身保障、财务安全或财富增值的需求。服务于客户中心导向,保险科技将开辟新的分销和服务渠道,在两个方面探寻增长空间:一方面,要围绕保险主业强调“精耕细作”,打造精准化、定制化保险产品,治理于提供购买前、购买中、购买后服务;另一方面,要服务“大金融”“大健康”体系下强化“生态协同”,满足客户风险管理、健康管理、财富管理等需求,拓展服务的广度。

服务于客户中心的价值主张,通过新技术、新资源整合实现保险商业模式创新,按需保险、聚焦特定群体的投保模式更受青睐。在按需保险模式下,保险科技更注重适应新一代年轻保险消费者保险认知和消费习惯,消费者购买决策、意愿将更受尊重;注重保险产品透明性、适用性,注重全过程良好体验;同时,在消费市场持续分化环境下,依靠相似人群的投保需求,通过抱团投保以协商更好的保险合同,实现自我管理、自我选择风险池平台,将更容易借助技术手段实现。

颠覆式创新模式受重视

保险科技中将会产生出颠覆性创新成果,最终取代传统企业的收入和市场份额,这个过程是通过不断地创新过程实现的。当前,保险行业创新主要有三种模式,前两种是基于存量模式的创新,即核心创新——以客户为核心优化产品;扩张创新——开拓相关市场或客户;后一种是“从0到1”的颠覆式创新——瞄准新需求,创造新市场。目前险企只有较少部分投入会用在颠覆式创新上,鉴于此,作为创造新市场、发现客户新需求、且最能提供财务回报的部分——颠覆式创新方面,有必要更受重视。

结合既有经验,颠覆性创新可能产生的领域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服务于特定市场或边缘客户群。传统大型险企占据着规模大、价值高的产品、客群“主阵地”,通常很少考虑小市场或新市场的颠覆式创新机会,这些看起来影响小或进展慢的领域是中小公司的主要机会;二是不同行业企业跨界领域。例如,随着保险公司与实业公司商业合作密切,越来越多对终端用户隐形、深层嵌入式保险创新机会有望产生,这种模式在初期可能作为场景保险而存在,渐渐会成为产品本身组成部分,人们在购买某项产品和服务时,将理所当然地认可或接受相应的保险服务。

由“管保单”转变为“管风险”

传统保险公司以“管保单”为经营核心。随着传感器、大数据和物联网等互联互通技术运用,做到时刻监测、管理风险,实现提前预防而非事后补救相对容易。

“管风险”模式下传统保单不会消失,但将不再是公司竞争力和价值的决定性因素。保险公司要回归初心,从保单驱动的商业模式中“退后一步”,重新审视其存在本源;从客户保险人转变为风险管理人,保险机构有望演变成为提供更广泛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的组织。

可以设想,新技术条件下,未来的保险可能演变成“无形”服务。作为一种普遍风险管理手段,成为与衣食住行一样不可或缺的基本服务。

(作者单位:和泰人寿)

(本文为中国保险学会2021年年度研究课题项目“新技术条件下保险业发展模式研究”阶段性成果)


未来保险将演变成“无形”服务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1-01-27

□李玉泉

当前,以云计算、远程信息技术、物联网、区块链技术、人工智能/认知计算和预测建模技术影响包括保险在内的各个行业领域。借助资本助推和政策护航,保险科技在产品、营销、风控、服务等核心价值链环节得以广泛运用。但各界对其认识似乎又陷入“阿马拉定律”怪圈,即人们总是高估一项科技所带来的短期效益,却又低估它的长期影响。因此,有必要跳出技术运用的微观视角,从经营方式这一中观层面审视保险科技的中长期影响。

数据核心资产价值凸显

数据的获取使用是保险科技能否发挥作用的基础条件。保险科技赋能的深度、广度除受技术进步本身影响外,还取决于能否获取充足的数据“原料”供给。具体来看,当前限制保险行业人工智能及大数据技术真正发挥应用价值的,主要是数据可用性和可获取性问题。在全面数据驱动时代,这一瓶颈有望被突破。

不同于传统保险运用基于大数法则的经验数据和抽样数据,在数字化科技驱动时代,实时的、全量数据获取和运用成为可能。大数据分析重点将转向前瞻性风险模型。利用源源不断的鲜活数据,保险行业将更有针对性地洞察用户需求,更加精准地打造保险产品,提供成本更低、匹配度更高的用户体验,甚至数字化技术持续渗透下,“索赔”将不再是赔偿损失,而是赔偿发生触发事件之前商定的“参数”。

基于这一变化,提升保险公司长期价值,不仅要关注短期经营指标,更要把占有、使用数据能力上升到战略层面。要创建自主掌控的低成本数字资产存储库,创造获取、保存独家数据的基本条件;锻炼构建高度复杂化模型的基本能力,做到敏捷响应,快速提出获取、保留、服务客户的对策建议;利用数字化或自动化手段,提供线上化、社会化交互方式,培育客户线上消费习惯,打造独特用户体验,夯实数字化转型的受众基础。

客户中心价值不断深入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过去简单、线性的产业链模式被击破,取而代之的是更加高效、以消费者为核心的生态系统。

就保险行业而言,传统模式建立在以产品为出发点基础上,客户属于最终环节,品牌是企业打造影响力的最终目标,简言之,“不是客户要买什么产品,而是险企能提供何种产品”。伴随新技术引入,聚焦客户需求成为保险业务模式构建出发点,价值创造的核心目标是通过数据、科技应用为客户提供普惠保险使客户受益,让保险产品在容易获得的同时实现公平定价,保险行业正加快从关注生产模式转向关注客户模式。

在科技赋能的保险竞争赛道中,无论哪家公司、哪种模式胜出,都需要满足消费者解决其人身保障、财务安全或财富增值的需求。服务于客户中心导向,保险科技将开辟新的分销和服务渠道,在两个方面探寻增长空间:一方面,要围绕保险主业强调“精耕细作”,打造精准化、定制化保险产品,治理于提供购买前、购买中、购买后服务;另一方面,要服务“大金融”“大健康”体系下强化“生态协同”,满足客户风险管理、健康管理、财富管理等需求,拓展服务的广度。

服务于客户中心的价值主张,通过新技术、新资源整合实现保险商业模式创新,按需保险、聚焦特定群体的投保模式更受青睐。在按需保险模式下,保险科技更注重适应新一代年轻保险消费者保险认知和消费习惯,消费者购买决策、意愿将更受尊重;注重保险产品透明性、适用性,注重全过程良好体验;同时,在消费市场持续分化环境下,依靠相似人群的投保需求,通过抱团投保以协商更好的保险合同,实现自我管理、自我选择风险池平台,将更容易借助技术手段实现。

颠覆式创新模式受重视

保险科技中将会产生出颠覆性创新成果,最终取代传统企业的收入和市场份额,这个过程是通过不断地创新过程实现的。当前,保险行业创新主要有三种模式,前两种是基于存量模式的创新,即核心创新——以客户为核心优化产品;扩张创新——开拓相关市场或客户;后一种是“从0到1”的颠覆式创新——瞄准新需求,创造新市场。目前险企只有较少部分投入会用在颠覆式创新上,鉴于此,作为创造新市场、发现客户新需求、且最能提供财务回报的部分——颠覆式创新方面,有必要更受重视。

结合既有经验,颠覆性创新可能产生的领域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服务于特定市场或边缘客户群。传统大型险企占据着规模大、价值高的产品、客群“主阵地”,通常很少考虑小市场或新市场的颠覆式创新机会,这些看起来影响小或进展慢的领域是中小公司的主要机会;二是不同行业企业跨界领域。例如,随着保险公司与实业公司商业合作密切,越来越多对终端用户隐形、深层嵌入式保险创新机会有望产生,这种模式在初期可能作为场景保险而存在,渐渐会成为产品本身组成部分,人们在购买某项产品和服务时,将理所当然地认可或接受相应的保险服务。

由“管保单”转变为“管风险”

传统保险公司以“管保单”为经营核心。随着传感器、大数据和物联网等互联互通技术运用,做到时刻监测、管理风险,实现提前预防而非事后补救相对容易。

“管风险”模式下传统保单不会消失,但将不再是公司竞争力和价值的决定性因素。保险公司要回归初心,从保单驱动的商业模式中“退后一步”,重新审视其存在本源;从客户保险人转变为风险管理人,保险机构有望演变成为提供更广泛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的组织。

可以设想,新技术条件下,未来的保险可能演变成“无形”服务。作为一种普遍风险管理手段,成为与衣食住行一样不可或缺的基本服务。

(作者单位:和泰人寿)

(本文为中国保险学会2021年年度研究课题项目“新技术条件下保险业发展模式研究”阶段性成果)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