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王和:科技+保险等于“善”

发布时间:2021-01-06 08:40:10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中国精算师协会副会长 王和

关于保险数字化,我有四点思考。

首先,保险业认识理解并推动数字化,要理解一个概念叫“数字化的与生俱来”。在科技赋能的背景下,在有可能逼近真相的时代,对保险业的数字化又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如果说我们有可能从预测走向预知,我们就要问一个问题,保险还应该怎么做?保险应该怎么存在?我们可能会面临科技时代的挑战,我们不再固守传统的保险,而是将保险+科技融入到整个社会中去,赋予传统保险全新生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需要重新思考保险业的信息技术问题,重新定义保险的能力取决于信息技术数字化的能力。

其次,保险业数字化要重点关注“数字孪生”技术。面向未来的数字化有几个概念需要关注,第一是结构跟非结构,第二是算法,第三是算力。不管是算力还是数据,面向未来保险数字化的演进当中一定要建立自己的理念,不求所有但求有用,找到用处就可以了。在这样的背景下连接很重要,5G很重要,区块链也很重要。我觉得未来保险科技等于分布式+结构力,“数字孪生”技术是构建一个在物理世界和信息空间、现实世界和虚拟空间之间的这种关系,我们从现实世界感知数据传输数据然后到虚拟世界存储和处理数据,通过智能操作反馈到现实世界来,“数字孪生”将改变整个保险业,特别是风险管理。

第三,内外兼修。保险业的数字化将如何展开,它同样具有内外兼修的特征。首先是由外而内,也就是整个社会的数字化或者我们称之为数字化社会时代的到来,这种外部环境的变化,将驱动整个行业实施数字化转型,其次是保险自身数字化的内部逻辑,将在数字化的框架下实现一种进化和再存在。也就是说,未来我们将面临从保险数字化逐步过渡到数字化保险这个概念,并实现它的再存在。

保险数字化将面临“新数字业务模式”,未来你会看到保险将全面的融入到产业链、供应链、场景生态圈,体现为模块化、解决方案、服务模式和内化功能,在过程中会发现,以客户为中心和垂直供给将成为两个重要的思维逻辑,而与此同时,我们也能够看到传统的保险理论在面对保险数字化尤其是“新保险”业务模式出现之后,面临着与时俱进的问题,所以我们未来需要新的保险学,能为保险业的未来提供支撑。

最后,保险数字化一定要“与人为善”。这个“人”是我们服务的对象,是消费者,是人民,是整个社会。其实在数字化过程中,我们比较熟悉的概念叫“客户画像”,我们对这个技术应用顺理成章的接受,但是这个过程中其实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就是隐私保护,继而引发大数据杀熟和数据歧视。我们自己觉得客户画像非常精准,甚至我们比客户还了解客户,但是你问过客户了吗?客户同意了吗?如果有人说他比你更了解自己,你是不是有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所以,我们一定要考虑与人为善。在这个过程中,保险业面临的挑战还是很大的。

保险业数字化进程中,要记住两个非常重要的前提,第一叫做于法有据,必须要依法;第二叫做于理有度,即使法律没有禁止也应该适度。保险的出发点是基于互助,如果每个人都精准到风险保费可测算,互助的精神何在?同时我认为,保险更让我们崇敬的是它代表人性的关怀,所以我们讲科技+保险应该等于善,科技向善,保险向善。首先要从善如流,其次要做到善始善终,即“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摘自2020中国保险业信息技术年会上的发言)

记者 苏洁/整理


王和:科技+保险等于“善”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1-01-06

□中国精算师协会副会长 王和

关于保险数字化,我有四点思考。

首先,保险业认识理解并推动数字化,要理解一个概念叫“数字化的与生俱来”。在科技赋能的背景下,在有可能逼近真相的时代,对保险业的数字化又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如果说我们有可能从预测走向预知,我们就要问一个问题,保险还应该怎么做?保险应该怎么存在?我们可能会面临科技时代的挑战,我们不再固守传统的保险,而是将保险+科技融入到整个社会中去,赋予传统保险全新生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需要重新思考保险业的信息技术问题,重新定义保险的能力取决于信息技术数字化的能力。

其次,保险业数字化要重点关注“数字孪生”技术。面向未来的数字化有几个概念需要关注,第一是结构跟非结构,第二是算法,第三是算力。不管是算力还是数据,面向未来保险数字化的演进当中一定要建立自己的理念,不求所有但求有用,找到用处就可以了。在这样的背景下连接很重要,5G很重要,区块链也很重要。我觉得未来保险科技等于分布式+结构力,“数字孪生”技术是构建一个在物理世界和信息空间、现实世界和虚拟空间之间的这种关系,我们从现实世界感知数据传输数据然后到虚拟世界存储和处理数据,通过智能操作反馈到现实世界来,“数字孪生”将改变整个保险业,特别是风险管理。

第三,内外兼修。保险业的数字化将如何展开,它同样具有内外兼修的特征。首先是由外而内,也就是整个社会的数字化或者我们称之为数字化社会时代的到来,这种外部环境的变化,将驱动整个行业实施数字化转型,其次是保险自身数字化的内部逻辑,将在数字化的框架下实现一种进化和再存在。也就是说,未来我们将面临从保险数字化逐步过渡到数字化保险这个概念,并实现它的再存在。

保险数字化将面临“新数字业务模式”,未来你会看到保险将全面的融入到产业链、供应链、场景生态圈,体现为模块化、解决方案、服务模式和内化功能,在过程中会发现,以客户为中心和垂直供给将成为两个重要的思维逻辑,而与此同时,我们也能够看到传统的保险理论在面对保险数字化尤其是“新保险”业务模式出现之后,面临着与时俱进的问题,所以我们未来需要新的保险学,能为保险业的未来提供支撑。

最后,保险数字化一定要“与人为善”。这个“人”是我们服务的对象,是消费者,是人民,是整个社会。其实在数字化过程中,我们比较熟悉的概念叫“客户画像”,我们对这个技术应用顺理成章的接受,但是这个过程中其实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就是隐私保护,继而引发大数据杀熟和数据歧视。我们自己觉得客户画像非常精准,甚至我们比客户还了解客户,但是你问过客户了吗?客户同意了吗?如果有人说他比你更了解自己,你是不是有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所以,我们一定要考虑与人为善。在这个过程中,保险业面临的挑战还是很大的。

保险业数字化进程中,要记住两个非常重要的前提,第一叫做于法有据,必须要依法;第二叫做于理有度,即使法律没有禁止也应该适度。保险的出发点是基于互助,如果每个人都精准到风险保费可测算,互助的精神何在?同时我认为,保险更让我们崇敬的是它代表人性的关怀,所以我们讲科技+保险应该等于善,科技向善,保险向善。首先要从善如流,其次要做到善始善终,即“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摘自2020中国保险业信息技术年会上的发言)

记者 苏洁/整理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