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金融创新与安全要实现动态平衡

发布时间:2020-11-30 11:17:45    作者:于晗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本报记者 于晗

科技驱动下,金融业正向移动化、场景化和智能化发展,与此同时,金融安全也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11月27日,在以“新金融、新基建、新安全”为主题的2020北京国际金融安全论坛上,众多专家围绕数字经济时代下的金融安全展开探讨。

专家普遍认为,数字技术的进步,给金融业带来很多变化,但并没有改变金融的本质,更没有降低金融风险。专家指出,金融机构应该把金融安全放在更加重要和优先的位置,同时,所有的金融活动都应该纳入监管。金融创新与安全要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动态平衡。

王梓/制图

数字经济

对金融安全带来挑战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表示,传统的金融是一个连续不断的“流”,由很多过程构成,但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平台分割解构了金融业,形成了新的专业化分工,诞生了新的交易和商业模式,对金融安全带来了很多新的挑战。

李扬指出,首先,有很多新的产品“逃逸”在传统的监管和管理范围之外。其次,关于金融安全,数字化情况下产生了一种可能,让一些掌握技术的或掌握信息的人,能够透过网络去侵犯别人的隐私,从个人到国家的安全都可能因此受到影响。再次,数字经济带来金融领域的不当竞争问题,很可能出现“赢者通吃”的局面,因此反垄断至关重要。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认为,数字经济给金融安全带来的挑战包括四方面:一是安全运行形势更加严峻;二是网络稳定防护更加突出;三是技术应用安全更加复杂;四是数据安全治理较以往更加迫切。

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针对金融服务行业的数据攻击,相比2018年同期增加了56%,2019年每一次攻击平均会造成约300多万美元的损失,金融安全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

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副所长荻刚表示,在新的格局下,安全威胁数量以指数级增加,但传统的金融安全手段“保边、护链、强内”,安全架构主要基于反应策略,侧重于事后,现在更重要的是防患于未然。同时,金融安全的认识也遇到新的挑战,过去侧重防御,现在则要动态迭代适应变化,主动预防安全威胁。

新格局下

如何应对安全挑战

“从理论和实践上都表明,数字技术的应用没有改变金融本质和功能属性,金融风险也不会因为数字技术的应用而凭空消失。”李东荣认为,面对数字技术给金融安全所带来的多元化挑战,应该从理念、科技赋能、制度建设以及人才支撑等多方面进行探索和改变。

李东荣表示,金融机构应该坚定不移地走安全发展之路,把金融安全放在更加重要和优先的位置上,要以技术作为武装,提升应对风险的水平。建立健全风险监测预警和早期干预机制,探索建立全流程网络安全技术防护体系,构建高效可用的安全态势感知和预警平台,不断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和联动处置水平。同时,要坚持科技赋能与制度建设双轮驱动,充分发挥制度在金融安全管理领域的激励约束作用。此外,从业机构应该建立有利于引才、留才、用才的市场化考核激励机制,造就更多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表示,金融安全的管理与金融风险防控技术化趋势进一步明显,“技防”和“技管”是行业在数字化浪潮中所取得的共识,在这一趋势下,监管科技、风控科技等安全科技的发展将成为必然,必须要以技术来防技术,管技术。

此外,黄震认为,金融安全的确存在制度短板,但补制度短板的方式,不是事事都去求立法,因为立法需要很高的成本和漫长的过程。更应该用技术的标准化、法律的代码化、合规的动态化等方式来补齐金融安全的制度短板,动态的合规是未来补齐制度短板的最好方法。

创新与安全

要在更高水平实现动态平衡

“为妥善应对上述风险和问题,事实上,有关方面已采取相关举措,并已取得积极成效。”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陆书春表示,2019年,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中明确提出了安全可控等基本原则,指导行业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探索既能守住安全底线,又能包容合理创新的金融科技监管道路。

陆书春指出,目前,金融行业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指南、数据安全分级指南、创新安全通用规范和风险监控规范等标准已陆续发布,从业机构也在持续探索将技术创新应用于风险防控的实践。在已经纳入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的60个项目中,有13个项目与金融风险防控场景有关。

李东荣指出,从理念上来说,金融机构要在做好全面风险管理和安全保障的前提下,稳妥、审慎地推进金融科技创新。同时,也不应走极端,为追求所谓的绝对安全,在创新发展方面缩手缩脚,停滞不前。各方应该通过建立试错容错机制、完善风险补偿措施等方式,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创新与监管之间的动态平衡。

“金融发展和金融安全要协调互动,没有发展就没有所谓的安全问题;没有安全保障,发展也是难以持续。要坚持创新发展是第一要义。同时,创新与安全协同发展、相互促进将是未来的必然趋势。”黄震说。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认为,在未来,对金融科技活动的风险要进一步甄别。在微观层面,要看现有的创新能否有效地回避各种各样的微观层面的风险,包括流动性错配的风险、信用风险等。同时,金融科技风险的产生还包括一些外部因素。杨涛指出,不能谈风险而色变,如果没有风险就没有任何创新。

“创新也不是发展不负责任的金融模式或商业不可持续的金融模式。”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强调,所有的金融交易都要监管,数字金融也不能例外,毫无疑问这就是未来的方向。


金融创新与安全要实现动态平衡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0-11-30

□本报记者 于晗

科技驱动下,金融业正向移动化、场景化和智能化发展,与此同时,金融安全也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11月27日,在以“新金融、新基建、新安全”为主题的2020北京国际金融安全论坛上,众多专家围绕数字经济时代下的金融安全展开探讨。

专家普遍认为,数字技术的进步,给金融业带来很多变化,但并没有改变金融的本质,更没有降低金融风险。专家指出,金融机构应该把金融安全放在更加重要和优先的位置,同时,所有的金融活动都应该纳入监管。金融创新与安全要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动态平衡。

王梓/制图

数字经济

对金融安全带来挑战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表示,传统的金融是一个连续不断的“流”,由很多过程构成,但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平台分割解构了金融业,形成了新的专业化分工,诞生了新的交易和商业模式,对金融安全带来了很多新的挑战。

李扬指出,首先,有很多新的产品“逃逸”在传统的监管和管理范围之外。其次,关于金融安全,数字化情况下产生了一种可能,让一些掌握技术的或掌握信息的人,能够透过网络去侵犯别人的隐私,从个人到国家的安全都可能因此受到影响。再次,数字经济带来金融领域的不当竞争问题,很可能出现“赢者通吃”的局面,因此反垄断至关重要。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认为,数字经济给金融安全带来的挑战包括四方面:一是安全运行形势更加严峻;二是网络稳定防护更加突出;三是技术应用安全更加复杂;四是数据安全治理较以往更加迫切。

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针对金融服务行业的数据攻击,相比2018年同期增加了56%,2019年每一次攻击平均会造成约300多万美元的损失,金融安全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

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副所长荻刚表示,在新的格局下,安全威胁数量以指数级增加,但传统的金融安全手段“保边、护链、强内”,安全架构主要基于反应策略,侧重于事后,现在更重要的是防患于未然。同时,金融安全的认识也遇到新的挑战,过去侧重防御,现在则要动态迭代适应变化,主动预防安全威胁。

新格局下

如何应对安全挑战

“从理论和实践上都表明,数字技术的应用没有改变金融本质和功能属性,金融风险也不会因为数字技术的应用而凭空消失。”李东荣认为,面对数字技术给金融安全所带来的多元化挑战,应该从理念、科技赋能、制度建设以及人才支撑等多方面进行探索和改变。

李东荣表示,金融机构应该坚定不移地走安全发展之路,把金融安全放在更加重要和优先的位置上,要以技术作为武装,提升应对风险的水平。建立健全风险监测预警和早期干预机制,探索建立全流程网络安全技术防护体系,构建高效可用的安全态势感知和预警平台,不断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和联动处置水平。同时,要坚持科技赋能与制度建设双轮驱动,充分发挥制度在金融安全管理领域的激励约束作用。此外,从业机构应该建立有利于引才、留才、用才的市场化考核激励机制,造就更多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表示,金融安全的管理与金融风险防控技术化趋势进一步明显,“技防”和“技管”是行业在数字化浪潮中所取得的共识,在这一趋势下,监管科技、风控科技等安全科技的发展将成为必然,必须要以技术来防技术,管技术。

此外,黄震认为,金融安全的确存在制度短板,但补制度短板的方式,不是事事都去求立法,因为立法需要很高的成本和漫长的过程。更应该用技术的标准化、法律的代码化、合规的动态化等方式来补齐金融安全的制度短板,动态的合规是未来补齐制度短板的最好方法。

创新与安全

要在更高水平实现动态平衡

“为妥善应对上述风险和问题,事实上,有关方面已采取相关举措,并已取得积极成效。”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陆书春表示,2019年,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中明确提出了安全可控等基本原则,指导行业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探索既能守住安全底线,又能包容合理创新的金融科技监管道路。

陆书春指出,目前,金融行业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指南、数据安全分级指南、创新安全通用规范和风险监控规范等标准已陆续发布,从业机构也在持续探索将技术创新应用于风险防控的实践。在已经纳入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的60个项目中,有13个项目与金融风险防控场景有关。

李东荣指出,从理念上来说,金融机构要在做好全面风险管理和安全保障的前提下,稳妥、审慎地推进金融科技创新。同时,也不应走极端,为追求所谓的绝对安全,在创新发展方面缩手缩脚,停滞不前。各方应该通过建立试错容错机制、完善风险补偿措施等方式,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创新与监管之间的动态平衡。

“金融发展和金融安全要协调互动,没有发展就没有所谓的安全问题;没有安全保障,发展也是难以持续。要坚持创新发展是第一要义。同时,创新与安全协同发展、相互促进将是未来的必然趋势。”黄震说。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认为,在未来,对金融科技活动的风险要进一步甄别。在微观层面,要看现有的创新能否有效地回避各种各样的微观层面的风险,包括流动性错配的风险、信用风险等。同时,金融科技风险的产生还包括一些外部因素。杨涛指出,不能谈风险而色变,如果没有风险就没有任何创新。

“创新也不是发展不负责任的金融模式或商业不可持续的金融模式。”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强调,所有的金融交易都要监管,数字金融也不能例外,毫无疑问这就是未来的方向。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