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防范银行卡境外被盗刷

发布时间:2020-10-27 08:55:29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晏晓樱

银行卡作为人们生活消费中最普遍的支付方式,其安全问题一直受到消费者的广泛关注。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银行卡越来越多地与第三方支付、手机应用程序产生关联,科技在进步的同时,银行卡盗刷事件也愈发常见,特别是境外盗刷,一旦发生,由于地域的限制,款项很难追回。本文通过一起真实的银行卡境外被盗刷案例,提醒广大金融消费者切记维护自身信息安全,保障自身资金安全。

案情回顾:银行卡境外被盗刷 第一时间挂失报警

A银行客户张某,于2019年6月8日通过A行客服电话反馈其银行借记卡疑似在印度尼西亚被盗刷,盗取金额合计人民币5957.26元,盗刷方式是分五次通过ATM机自助取款。客户称盗刷当日,本人和银行卡均在意大利,当时客户本人收到连续短信提醒后,意识到自己的银行卡可能被他人盗刷,于是立即向意大利警方进行了报案,并在意大利警方的陪同下在意大利最大的商场进行了一笔刷卡交易,客户向我行提供了交易凭证及当日在意大利报警的相关证明材料,证明当日本人及银行卡确不在印度尼西亚。客户回国后,也同时向我国警方进行了报案。但对于盗刷金额的偿还责任,双方产生了分歧。最终,通过陕西省金融消费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双方达成一致解决方案。

消费者权益保护小建议:财产保护有四招

一是建议开通短信提示业务。特别是有大额资金的账户,一定要增强防范意识,以便第一时间知晓卡内余额变动情况。

二是增强保存证据意识。当银行卡发生不明交易时,应立即到就近的银行ATM自助取款机或柜台办理一笔小额的取款交易并保留好相关凭证。如银行卡仍有大额取款应第一时间办理挂失手续,并立即报警,并向公安机关证明银行卡在自己身上。

三是刷卡一定要到正规商铺。使用银行卡消费时建议尽量到正规的商铺,以免被不法分子在不正规商铺通过设备和软件盗取银行卡信息和密码。

四是不要代为交易、使用不明链接交易。使用银行卡时不能将卡和密码交由他人代为交易支付。银行转账时尽量到银行网点进行交易,或通过银行官方网站、手机APP进行转账,不要通过不明链接进行转账。

银行卡使用法律常识

储户在银行办理储蓄卡,双方之间形成储蓄存款合同,银行有保护储户存款安全的义务。银行作为发卡方,负有保证银行卡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的义务,在无证据证明原告主动或者客观上帮助他人实施取款、转账、消费行为的情况下,应当认定是他人盗取了银行卡账户上的资金。

风险提示:日常防护不可少 客户银行要谨记

银行卡盗刷说到底,根源还是个人金融信息泄露,在人民银行发布的《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技术规范》中,根据个人金融信息遭到未经授权的查看或未经授权的变更后所产生的影响和危害,将个人金融信息按敏感程度从高到低分为C3、C2、C1三个类别,发生异地银行卡盗刷则必然发生了信息泄露,而且泄露的信息属于C3类别。也就是说只有拿到了C3类别的数据才足够犯罪嫌疑人制作伪卡、完成身份认证。而信息泄露的原因主要是客户金融安全意识淡薄,资料保管不谨慎造成。比如客户在进行银行业务操作时,风险防范意识不强。如密码设置简单、轻信不明号码发送的短信等都有可能泄露个人信息;或是对印有个人重要信息的资料管理不谨慎。如部分客户在办理业务后,随意丢弃凭条,为不法分子获取私人信息提供了可乘之机等。

作为银行,也应切实做好客户个人信息的保护工作:一方面建立健全客户信息保护机制,完善调阅、查阅等信息交接环节责任,明确规定员工的保密义务以及对于客户信息保护不力导致损失的责任等;另一方面应完善信息安全技术防范措施,确保个人金融信息在收集、传输、加工、保存、使用等环节不被泄露。同时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强化从业人员个人金融信息安全意识,防止从业人员非法使用、泄露、出售个人金融信息。

(作者单位:成都银行西安分行)

 


防范银行卡境外被盗刷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0-10-27

□晏晓樱

银行卡作为人们生活消费中最普遍的支付方式,其安全问题一直受到消费者的广泛关注。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银行卡越来越多地与第三方支付、手机应用程序产生关联,科技在进步的同时,银行卡盗刷事件也愈发常见,特别是境外盗刷,一旦发生,由于地域的限制,款项很难追回。本文通过一起真实的银行卡境外被盗刷案例,提醒广大金融消费者切记维护自身信息安全,保障自身资金安全。

案情回顾:银行卡境外被盗刷 第一时间挂失报警

A银行客户张某,于2019年6月8日通过A行客服电话反馈其银行借记卡疑似在印度尼西亚被盗刷,盗取金额合计人民币5957.26元,盗刷方式是分五次通过ATM机自助取款。客户称盗刷当日,本人和银行卡均在意大利,当时客户本人收到连续短信提醒后,意识到自己的银行卡可能被他人盗刷,于是立即向意大利警方进行了报案,并在意大利警方的陪同下在意大利最大的商场进行了一笔刷卡交易,客户向我行提供了交易凭证及当日在意大利报警的相关证明材料,证明当日本人及银行卡确不在印度尼西亚。客户回国后,也同时向我国警方进行了报案。但对于盗刷金额的偿还责任,双方产生了分歧。最终,通过陕西省金融消费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双方达成一致解决方案。

消费者权益保护小建议:财产保护有四招

一是建议开通短信提示业务。特别是有大额资金的账户,一定要增强防范意识,以便第一时间知晓卡内余额变动情况。

二是增强保存证据意识。当银行卡发生不明交易时,应立即到就近的银行ATM自助取款机或柜台办理一笔小额的取款交易并保留好相关凭证。如银行卡仍有大额取款应第一时间办理挂失手续,并立即报警,并向公安机关证明银行卡在自己身上。

三是刷卡一定要到正规商铺。使用银行卡消费时建议尽量到正规的商铺,以免被不法分子在不正规商铺通过设备和软件盗取银行卡信息和密码。

四是不要代为交易、使用不明链接交易。使用银行卡时不能将卡和密码交由他人代为交易支付。银行转账时尽量到银行网点进行交易,或通过银行官方网站、手机APP进行转账,不要通过不明链接进行转账。

银行卡使用法律常识

储户在银行办理储蓄卡,双方之间形成储蓄存款合同,银行有保护储户存款安全的义务。银行作为发卡方,负有保证银行卡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的义务,在无证据证明原告主动或者客观上帮助他人实施取款、转账、消费行为的情况下,应当认定是他人盗取了银行卡账户上的资金。

风险提示:日常防护不可少 客户银行要谨记

银行卡盗刷说到底,根源还是个人金融信息泄露,在人民银行发布的《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技术规范》中,根据个人金融信息遭到未经授权的查看或未经授权的变更后所产生的影响和危害,将个人金融信息按敏感程度从高到低分为C3、C2、C1三个类别,发生异地银行卡盗刷则必然发生了信息泄露,而且泄露的信息属于C3类别。也就是说只有拿到了C3类别的数据才足够犯罪嫌疑人制作伪卡、完成身份认证。而信息泄露的原因主要是客户金融安全意识淡薄,资料保管不谨慎造成。比如客户在进行银行业务操作时,风险防范意识不强。如密码设置简单、轻信不明号码发送的短信等都有可能泄露个人信息;或是对印有个人重要信息的资料管理不谨慎。如部分客户在办理业务后,随意丢弃凭条,为不法分子获取私人信息提供了可乘之机等。

作为银行,也应切实做好客户个人信息的保护工作:一方面建立健全客户信息保护机制,完善调阅、查阅等信息交接环节责任,明确规定员工的保密义务以及对于客户信息保护不力导致损失的责任等;另一方面应完善信息安全技术防范措施,确保个人金融信息在收集、传输、加工、保存、使用等环节不被泄露。同时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强化从业人员个人金融信息安全意识,防止从业人员非法使用、泄露、出售个人金融信息。

(作者单位:成都银行西安分行)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