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小法人”如何打好金融科技牌

发布时间:2020-10-22 09:09:57    作者:李国强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李国强

农商银行作为国内银行业体系的重要成员,据中国银保监会数据,截至2019年末,全国共有农商银行1483家,网点总量超过7.7万个,占全国银行总量的34.3%,仅次于国有大型银行。以支持“三农”、小微为经营定位的县域农商银行,在取得自身长足发展成绩的同时,有力地支持了县域地方经济发展。尽管规模不大,但农商银行数字化转型热情不减。

“小法人”要主动拥抱数字化

然而可以清晰地看到,虽然大多数农商银行依托于支农支小定位,充分发挥“小法人”决策链条短优势,在服务县域、提高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助推地方经济发展的道路上实现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受经营规模、经营理念、业务结构、服务范围等约束影响,绝大多数农商银行仍然面临财务实力薄弱、硬件投入不够、数据应用不足等各类挑战。

尽管农商行的客户群体大多在县域及其以下,但农村经济和乡村百姓生活方式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加之“金融+场景”“银行+数字”“线上+线下”等正在日益成为我国银行业发展的全新模式。照此趋势,农商行只有主动拥抱大数据,不断加快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转型步伐,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种思维

而要加快金融科技的转型步伐,从农商银行发展实际看,需要具备三种思维。

关注需求变化,顺势而为。农商银行立足县域,服务乡镇,市场竞争压力和客群服务需求都在发生着变化。一是县域内竞争者众多,如大中型银行在国家战略及政策的引导下下沉业务重心、重返县域,互联网公司运用消费支付场景抢占细分领域等。二是客群对需求响应的体验感在升级。小微、民营企业“短、快、频、急”的资金需求,以及社会中坚群体逐渐从线下转为线下线上相结合的资源搜索和业务开展习惯,对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便利性、高效性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农商银行应主动作为,借力金融科技创新产品与服务,提升信贷审批效率、丰富获客渠道、提高客户黏性和满意度,进一步增强区域内的品牌影响力和社会认知度,形成市场竞争优势。

坚持量力而行,发挥优势。相对于传统的线下获客,互联网具有用户和渠道入口的巨大优势,利用互联网技术,农商行有效突破地理和距离限制,极大提升了触达及连接用户的能力。除此之外,在AI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方面的运用都可以有效提升银行在支付结算、借贷融资等方面的服务效率和风险防范能力。可以看出,金融与科技融合对银行业务与经营发展有诸多益处,但要清晰地认识到,金融科技只是帮助银行破除瓶颈提升效率的辅助性手段,并不是起死回生的“灵丹妙药”。

所谓“量力而行”就是要清醒地认识到经营规模小的实际,在金融科技应用上不宜盲目赶潮流,应结合资本、人员、技术、客群等进行统一考量,通过科技赋能产品和业务,打造更多适合目标客群的产品,提升人力资本和风险管控能力,才能更好地驾驭金融科技;所谓“发挥优势”,就是渠道优势和产品优势,前者即基于农商银行线下的遍布城乡的网点和客群覆盖,通过新技术推动现有渠道向微型化、智能化转型。后者即通过对当地“三农”群体深耕的经验和知识积累,打造有区域特色、贴近服务客群需求的线上产品和智能服务。

加强内外联动,合作共赢。任何一项新技术的进步带来的突破都需要内外变革才能紧随而上。对内,农商银行需要判别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支撑,特别是选择自主研发,系统建设、设备采购、后期运维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据了解,中小银行投入独立系统的研发,包括金融科技的运用需要2亿元,并且每年还需要1亿-2亿元运营维护。目前,绝大多数农商银行的年净利率都不足10亿元,甚至不足1亿元。因此,单家开发难度很大,需要集中多家行的力量抱团取暖。对外,应秉持开放合作的心态,继续加强与第三方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借助金融科技公司利用技术的优势,提升运营效率和客户体验感,同时要强合作过程中的风险管理,有效利用金融科技提升管理和经营水平,降低运营成本。

总之,要在固本强基、完善经营的基础上,加强内外联动,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

(作者系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农商行副行长)


“小法人”如何打好金融科技牌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0-10-22

□李国强

农商银行作为国内银行业体系的重要成员,据中国银保监会数据,截至2019年末,全国共有农商银行1483家,网点总量超过7.7万个,占全国银行总量的34.3%,仅次于国有大型银行。以支持“三农”、小微为经营定位的县域农商银行,在取得自身长足发展成绩的同时,有力地支持了县域地方经济发展。尽管规模不大,但农商银行数字化转型热情不减。

“小法人”要主动拥抱数字化

然而可以清晰地看到,虽然大多数农商银行依托于支农支小定位,充分发挥“小法人”决策链条短优势,在服务县域、提高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助推地方经济发展的道路上实现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受经营规模、经营理念、业务结构、服务范围等约束影响,绝大多数农商银行仍然面临财务实力薄弱、硬件投入不够、数据应用不足等各类挑战。

尽管农商行的客户群体大多在县域及其以下,但农村经济和乡村百姓生活方式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加之“金融+场景”“银行+数字”“线上+线下”等正在日益成为我国银行业发展的全新模式。照此趋势,农商行只有主动拥抱大数据,不断加快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转型步伐,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种思维

而要加快金融科技的转型步伐,从农商银行发展实际看,需要具备三种思维。

关注需求变化,顺势而为。农商银行立足县域,服务乡镇,市场竞争压力和客群服务需求都在发生着变化。一是县域内竞争者众多,如大中型银行在国家战略及政策的引导下下沉业务重心、重返县域,互联网公司运用消费支付场景抢占细分领域等。二是客群对需求响应的体验感在升级。小微、民营企业“短、快、频、急”的资金需求,以及社会中坚群体逐渐从线下转为线下线上相结合的资源搜索和业务开展习惯,对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便利性、高效性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农商银行应主动作为,借力金融科技创新产品与服务,提升信贷审批效率、丰富获客渠道、提高客户黏性和满意度,进一步增强区域内的品牌影响力和社会认知度,形成市场竞争优势。

坚持量力而行,发挥优势。相对于传统的线下获客,互联网具有用户和渠道入口的巨大优势,利用互联网技术,农商行有效突破地理和距离限制,极大提升了触达及连接用户的能力。除此之外,在AI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方面的运用都可以有效提升银行在支付结算、借贷融资等方面的服务效率和风险防范能力。可以看出,金融与科技融合对银行业务与经营发展有诸多益处,但要清晰地认识到,金融科技只是帮助银行破除瓶颈提升效率的辅助性手段,并不是起死回生的“灵丹妙药”。

所谓“量力而行”就是要清醒地认识到经营规模小的实际,在金融科技应用上不宜盲目赶潮流,应结合资本、人员、技术、客群等进行统一考量,通过科技赋能产品和业务,打造更多适合目标客群的产品,提升人力资本和风险管控能力,才能更好地驾驭金融科技;所谓“发挥优势”,就是渠道优势和产品优势,前者即基于农商银行线下的遍布城乡的网点和客群覆盖,通过新技术推动现有渠道向微型化、智能化转型。后者即通过对当地“三农”群体深耕的经验和知识积累,打造有区域特色、贴近服务客群需求的线上产品和智能服务。

加强内外联动,合作共赢。任何一项新技术的进步带来的突破都需要内外变革才能紧随而上。对内,农商银行需要判别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支撑,特别是选择自主研发,系统建设、设备采购、后期运维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据了解,中小银行投入独立系统的研发,包括金融科技的运用需要2亿元,并且每年还需要1亿-2亿元运营维护。目前,绝大多数农商银行的年净利率都不足10亿元,甚至不足1亿元。因此,单家开发难度很大,需要集中多家行的力量抱团取暖。对外,应秉持开放合作的心态,继续加强与第三方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借助金融科技公司利用技术的优势,提升运营效率和客户体验感,同时要强合作过程中的风险管理,有效利用金融科技提升管理和经营水平,降低运营成本。

总之,要在固本强基、完善经营的基础上,加强内外联动,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

(作者系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农商行副行长)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