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京东与蚂蚁:金融科技走出分岔路

发布时间:2020-09-16 08:47:39    作者:于晗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记者 于晗

在各类金融科技榜单上,有蚂蚁集团的存在,必然有京东数科。

作为我国金融科技领域的两家代表性机构,过去几年,引领着我国互联网公司对于金融科技的探索。如今,两家公司相继奔向上市之路。

近日,两家公司先后披露了上市招股书,透过招股书,为外界揭示了京东数科与蚂蚁集团两条差异化的金融科技之路。

谁是金融科技第一股?

同样孵化于电商平台,同样押注金融科技赛道,京东数科与蚂蚁集团,几乎形成了天然的对比模板。然而,在过去几年,不同的资源禀赋和业务策略,两家公司的业绩表现颇具差异性。

业绩显示,在2017年度、2018年度、2019年度和2020年1月-6月,蚂蚁集团分别实现营业收入653.96亿元、857.22亿元、1206.18亿元和725.28亿元,2017年度至2019年度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5.81%;分别实现净利润82.05亿元、21.56亿元、180.72亿元和219.23亿元。

相较于蚂蚁集团,京东数科的体量偏小,在2017年至2019年末,京东数科营业收入分别为 90.70亿元、 136.16亿元、182.03亿元;期间,净利润分别为-38.20 亿元、1.30亿元、7.90 亿元。在业务增长方面,2017年至2019年,京东数科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41.67%。

不过,定位于一家“数字科技”企业,京东数科的毛利率较为可观。2017年、2018年、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其毛利率分别为54.69%、64.38%、65.77%和67.08%,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超过了科创板的平均水准。

按照公司服务的行业和客户类型,京东数科将主营业务划分为金融机构数字化解决方案、商户与企业数字化解决方案、政府及其他客户数字化解决方案三大板块,实现了ToF、ToB、ToG的全覆盖。

蚂蚁集团的业务相对则聚焦于数字金融。基于支付宝平台广泛的用户覆盖,蚂蚁集团主要向金融机构合作伙伴提供数字金融技术支持、客户触达及风险管理方案,助力其提供消费信贷、小微经营者信贷、理财及保险服务。

同时,依据证监会公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蚂蚁集团归属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京东数科则归属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因此,在招股书中,京东数科也称其为“数字科技第一股”。

业务格局显现差异化

截至2020年上半年末,京东数科三大板块中,金融机构、商户与企业、创新业务(政府及其他客户数字化解决方案)营收分别为42.84亿元、54.09亿元和5.75亿元,营收占比分别为41.48%、52.37%和5.57%。创新业务虽占比较小,但其过去3年的收入复合增长达239.05%。

在营收划分上,京东数科的维度与蚂蚁集团截然不同。京东数科按照服务客户类型划分,蚂蚁集团按照业务线划分,营收主要来自三大门类:数字支付与商家服务、数字金融科技服务与创新业务及其他,2019 年营收占比分别为55.7%、43.7%、0.5%。

在招股书中,京东数科定位自己是一家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的数字科技公司。自2013年从京东集团内部孵化以来,该公司经历了从数字金融模式到金融科技模式、再到数字科技模式的三次战略转型。2018年12月,公司名也从早先的“京东金融”变更为“京东数科”。

蚂蚁集团则定位“一家领先的金融科技开放平台,致力于以科技和创新推动包括金融服务业在内的全球现代服务业的数字化升级。”从最早成立于2004年的支付宝开始至今,毫无疑问,以支付宝平台为依托,蚂蚁集团已经形成了一个金融服务生态。

金融监管是二者共同考验

从长远发展来看,由于二者均涉及金融业务,在当前互联网金融行业风险整顿、金融控股公司监管新规确立的背景下,二者的金融业务运营,势必要经受监管的长期考验。

据介绍,花呗、借呗产品98%的贷款资金来自持牌金融机构和发行ABS,少量为蚂蚁自有资金。业内一般将此类模式称为互联网联合贷款业务,京东数科的“京东白条”亦属此类。在该业务上,此前监管尚未给出明确规制,但其潜在的风险近期已得到监管关注,据消息,央行已开始摸底联合贷业务相关数据,对其的下一步监管已在路上。

对于监管的方向,二者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近年来,二者并逐步谋求去掉“金融”标签。

而着眼未来,待上市之后,金融科技公司扎根主业、拥抱监管,进一步提升科技业务比重,仍是拥有持续生命力的理想之途。


京东与蚂蚁:金融科技走出分岔路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0-09-16

□记者 于晗

在各类金融科技榜单上,有蚂蚁集团的存在,必然有京东数科。

作为我国金融科技领域的两家代表性机构,过去几年,引领着我国互联网公司对于金融科技的探索。如今,两家公司相继奔向上市之路。

近日,两家公司先后披露了上市招股书,透过招股书,为外界揭示了京东数科与蚂蚁集团两条差异化的金融科技之路。

谁是金融科技第一股?

同样孵化于电商平台,同样押注金融科技赛道,京东数科与蚂蚁集团,几乎形成了天然的对比模板。然而,在过去几年,不同的资源禀赋和业务策略,两家公司的业绩表现颇具差异性。

业绩显示,在2017年度、2018年度、2019年度和2020年1月-6月,蚂蚁集团分别实现营业收入653.96亿元、857.22亿元、1206.18亿元和725.28亿元,2017年度至2019年度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5.81%;分别实现净利润82.05亿元、21.56亿元、180.72亿元和219.23亿元。

相较于蚂蚁集团,京东数科的体量偏小,在2017年至2019年末,京东数科营业收入分别为 90.70亿元、 136.16亿元、182.03亿元;期间,净利润分别为-38.20 亿元、1.30亿元、7.90 亿元。在业务增长方面,2017年至2019年,京东数科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41.67%。

不过,定位于一家“数字科技”企业,京东数科的毛利率较为可观。2017年、2018年、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其毛利率分别为54.69%、64.38%、65.77%和67.08%,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超过了科创板的平均水准。

按照公司服务的行业和客户类型,京东数科将主营业务划分为金融机构数字化解决方案、商户与企业数字化解决方案、政府及其他客户数字化解决方案三大板块,实现了ToF、ToB、ToG的全覆盖。

蚂蚁集团的业务相对则聚焦于数字金融。基于支付宝平台广泛的用户覆盖,蚂蚁集团主要向金融机构合作伙伴提供数字金融技术支持、客户触达及风险管理方案,助力其提供消费信贷、小微经营者信贷、理财及保险服务。

同时,依据证监会公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蚂蚁集团归属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京东数科则归属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因此,在招股书中,京东数科也称其为“数字科技第一股”。

业务格局显现差异化

截至2020年上半年末,京东数科三大板块中,金融机构、商户与企业、创新业务(政府及其他客户数字化解决方案)营收分别为42.84亿元、54.09亿元和5.75亿元,营收占比分别为41.48%、52.37%和5.57%。创新业务虽占比较小,但其过去3年的收入复合增长达239.05%。

在营收划分上,京东数科的维度与蚂蚁集团截然不同。京东数科按照服务客户类型划分,蚂蚁集团按照业务线划分,营收主要来自三大门类:数字支付与商家服务、数字金融科技服务与创新业务及其他,2019 年营收占比分别为55.7%、43.7%、0.5%。

在招股书中,京东数科定位自己是一家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的数字科技公司。自2013年从京东集团内部孵化以来,该公司经历了从数字金融模式到金融科技模式、再到数字科技模式的三次战略转型。2018年12月,公司名也从早先的“京东金融”变更为“京东数科”。

蚂蚁集团则定位“一家领先的金融科技开放平台,致力于以科技和创新推动包括金融服务业在内的全球现代服务业的数字化升级。”从最早成立于2004年的支付宝开始至今,毫无疑问,以支付宝平台为依托,蚂蚁集团已经形成了一个金融服务生态。

金融监管是二者共同考验

从长远发展来看,由于二者均涉及金融业务,在当前互联网金融行业风险整顿、金融控股公司监管新规确立的背景下,二者的金融业务运营,势必要经受监管的长期考验。

据介绍,花呗、借呗产品98%的贷款资金来自持牌金融机构和发行ABS,少量为蚂蚁自有资金。业内一般将此类模式称为互联网联合贷款业务,京东数科的“京东白条”亦属此类。在该业务上,此前监管尚未给出明确规制,但其潜在的风险近期已得到监管关注,据消息,央行已开始摸底联合贷业务相关数据,对其的下一步监管已在路上。

对于监管的方向,二者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近年来,二者并逐步谋求去掉“金融”标签。

而着眼未来,待上市之后,金融科技公司扎根主业、拥抱监管,进一步提升科技业务比重,仍是拥有持续生命力的理想之途。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