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外设内孵” 银行业加速布局金融科技

发布时间:2020-08-10 09:43:45    作者:郭晓蓓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郭晓蓓

7月,中国农业银行对外公告成立科技子公司,央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成方金融科技有限公司亦宣告成立。金融机构加速成立科技子公司,对未来金融科技生态格局带来深远影响。

伴随着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的转型升级,赋能B端、融入产业生态成为金融科技公司的不二选择。作为我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组成部分的商业银行,也乘势而动,纷纷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探索以独立法人的灵活体制,发挥自身的资金优势、技术优势、能力优势、合规优势等,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提升规模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王梓/制图

机遇与挑战并存

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意味着大型商业银行对金融科技转型的认知程度已经得到显著加强,有助于银行在科技赋能下,为企业提供更丰富的金融业务服务,进一步满足差异化的融资需求。

与互联网金融科技公司相比,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具备诸多发展优势,譬如脱胎于母行,对银行业务的理解更为深刻,对监管合规要求更为审慎等,同时具备集团和母行强大的资本优势、人才优势及较强的技术实力等,能够保持持续的科技高投入,且短期内没有盈利的考核压力等。

当然,银行系科技子公司也面临一些挑战,比如竞争对手多样、互联网运营能力薄弱以及商业可持续困难等方面。譬如在在科层管理体制下,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业务决策往往流程较多,需要层层权限审批。而金融科技市场瞬息万变,对业务决策效率要求较高。银行系金融科技公司在组织架构、公司治理方面,仍有很大的调整空间。

注重发挥自身优势

未来,在科技赋能转型、银行业加速内部孵化金融科技、金融云发展进入红利期的时代背景下,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将注重发挥自身优势,从市场化运作、主动合规、技术输出三方面着力开启金融科技时代颠覆式创新。

市场化运作。在目前众多已成立的银行系金融科技公司中,仅仅包括深圳市金证科技、高伟达软件等外部股东,其余公司本质上仍由商业银行完全主导。未来银行系金融科技公司会通过调整股权结构,改革公司治理方式等使公司运营模式更加市场化,逐渐摆脱传统银行 IT 部门经营模式的束缚,真正成为独立运作的金融科技公司,从而实现人员引进及管理激励更加独立、经营理念及视野更加广阔以及产品设计和技术支持更加人性化。

主动合规。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始终是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的首要原则。金融科技子公司对内服务于集团本身,对外又与大量金融机构或其他科技公司合作,其业务和产品的联动性与拓展性较强,如风险管控不当,容易引发金融风险。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必须加强合规管理,以动态合规的方式,在监管允许范围内,有序开展业务输出。对新技术在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上进行局部范围的试验或试用,前瞻性研判金融创新对现有产品和服务体系的影响等。

技术输出。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的经营范围,主要包括软件开发、平台运营及金融信息服务等,以服务集团及所属子公司为主,并开展科技创新能力对外输出,向金融同业机构、民营企业、小微企业提供技术外包服务。受制于体制、文化、薪酬体系等,目前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需要垂直金融服务商承担一大部分输出工作。展望未来,在原有金融云业务、技术和客户积累基础上,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将基于模块化的开放API,高效、精准连接金融服务与商业生态,并通过基于用量的API使用费以及数据服务和信息分析获取收益。

抓住金融科技发展机会

未来,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抓住金融科技发展机会,开启金融科技时代颠覆式创新。

制定“一盘棋”战略,充分整合系统资源。完善部门间合作机制,引导各部门加强与金融科技子公司在系统开发、运维服务方面的对接,让金融科技子公司充分了解、分析业务需求,系统地推进科技项目建设,保证行内科技流程优化、顺畅。

树立市场化导向,增强敏捷开发能力。以提高金融科技公司运营效率为核心,采用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将金融科技子公司打造成真正可以实现独立运营的市场主体,以更好适应新技术快速变化的未来。建议金融科技子公司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与公司发展相匹配的薪酬分配机制;推动子公司组建业务与科技一体化的敏捷开发模式等。

构建开放型生态,实现多方合作共赢。建议与互联网金融科技公司合作,以技术合作、项目合作、顾问合作等多种方式携手共建“金融+科技”新生态体系,借助互联网金融科技公司的平台优势和资源优势,切入社交、教育、购物、医疗等场景,为客户提供场景化金融服务;

促进融合式发展,强化母子公司协同。加强母子公司数据共同治理,统一全行数据标准,保持数据一致性,为大数据研发提供资源基础,强化数据应用和推广,提升全行智能服务水平;加强子公司与母行业务条线、风险管理条线的沟通合作,积极探索应用监管科技,提升全行风险管理能力。

(作者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外设内孵” 银行业加速布局金融科技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0-08-10

□郭晓蓓

7月,中国农业银行对外公告成立科技子公司,央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成方金融科技有限公司亦宣告成立。金融机构加速成立科技子公司,对未来金融科技生态格局带来深远影响。

伴随着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的转型升级,赋能B端、融入产业生态成为金融科技公司的不二选择。作为我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组成部分的商业银行,也乘势而动,纷纷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探索以独立法人的灵活体制,发挥自身的资金优势、技术优势、能力优势、合规优势等,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提升规模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王梓/制图

机遇与挑战并存

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意味着大型商业银行对金融科技转型的认知程度已经得到显著加强,有助于银行在科技赋能下,为企业提供更丰富的金融业务服务,进一步满足差异化的融资需求。

与互联网金融科技公司相比,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具备诸多发展优势,譬如脱胎于母行,对银行业务的理解更为深刻,对监管合规要求更为审慎等,同时具备集团和母行强大的资本优势、人才优势及较强的技术实力等,能够保持持续的科技高投入,且短期内没有盈利的考核压力等。

当然,银行系科技子公司也面临一些挑战,比如竞争对手多样、互联网运营能力薄弱以及商业可持续困难等方面。譬如在在科层管理体制下,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业务决策往往流程较多,需要层层权限审批。而金融科技市场瞬息万变,对业务决策效率要求较高。银行系金融科技公司在组织架构、公司治理方面,仍有很大的调整空间。

注重发挥自身优势

未来,在科技赋能转型、银行业加速内部孵化金融科技、金融云发展进入红利期的时代背景下,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将注重发挥自身优势,从市场化运作、主动合规、技术输出三方面着力开启金融科技时代颠覆式创新。

市场化运作。在目前众多已成立的银行系金融科技公司中,仅仅包括深圳市金证科技、高伟达软件等外部股东,其余公司本质上仍由商业银行完全主导。未来银行系金融科技公司会通过调整股权结构,改革公司治理方式等使公司运营模式更加市场化,逐渐摆脱传统银行 IT 部门经营模式的束缚,真正成为独立运作的金融科技公司,从而实现人员引进及管理激励更加独立、经营理念及视野更加广阔以及产品设计和技术支持更加人性化。

主动合规。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始终是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的首要原则。金融科技子公司对内服务于集团本身,对外又与大量金融机构或其他科技公司合作,其业务和产品的联动性与拓展性较强,如风险管控不当,容易引发金融风险。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必须加强合规管理,以动态合规的方式,在监管允许范围内,有序开展业务输出。对新技术在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上进行局部范围的试验或试用,前瞻性研判金融创新对现有产品和服务体系的影响等。

技术输出。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的经营范围,主要包括软件开发、平台运营及金融信息服务等,以服务集团及所属子公司为主,并开展科技创新能力对外输出,向金融同业机构、民营企业、小微企业提供技术外包服务。受制于体制、文化、薪酬体系等,目前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需要垂直金融服务商承担一大部分输出工作。展望未来,在原有金融云业务、技术和客户积累基础上,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将基于模块化的开放API,高效、精准连接金融服务与商业生态,并通过基于用量的API使用费以及数据服务和信息分析获取收益。

抓住金融科技发展机会

未来,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抓住金融科技发展机会,开启金融科技时代颠覆式创新。

制定“一盘棋”战略,充分整合系统资源。完善部门间合作机制,引导各部门加强与金融科技子公司在系统开发、运维服务方面的对接,让金融科技子公司充分了解、分析业务需求,系统地推进科技项目建设,保证行内科技流程优化、顺畅。

树立市场化导向,增强敏捷开发能力。以提高金融科技公司运营效率为核心,采用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将金融科技子公司打造成真正可以实现独立运营的市场主体,以更好适应新技术快速变化的未来。建议金融科技子公司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与公司发展相匹配的薪酬分配机制;推动子公司组建业务与科技一体化的敏捷开发模式等。

构建开放型生态,实现多方合作共赢。建议与互联网金融科技公司合作,以技术合作、项目合作、顾问合作等多种方式携手共建“金融+科技”新生态体系,借助互联网金融科技公司的平台优势和资源优势,切入社交、教育、购物、医疗等场景,为客户提供场景化金融服务;

促进融合式发展,强化母子公司协同。加强母子公司数据共同治理,统一全行数据标准,保持数据一致性,为大数据研发提供资源基础,强化数据应用和推广,提升全行智能服务水平;加强子公司与母行业务条线、风险管理条线的沟通合作,积极探索应用监管科技,提升全行风险管理能力。

(作者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