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记者观察:当流量成为往事

发布时间:2020-07-29 10:07:15    作者:苏洁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记者 苏洁

随着直播、短视频等互联网平台快速入局,营销的方式越来越多,花样也越来越丰富。但这种表面的繁华并不代表能一路高歌,近来,以短视频为代表的流量平台营销获客成本上涨、转化率降低。

以影响力较大的带货主播罗永浩直播为例,他在今年4月首秀的战绩是1.68亿,而在7月的两场直播,成交额已经降到了一千万以下。直播100天,数据持续跳水,成交额下滑了97%。

这不禁让我们开始反思:流量过后,如何留住客户?

显然,流量红利退却,互联网下半场要以“精细化的用户运营”为重点,当流量的获取越来越难,用户的留存才是关键,解决用户留存问题成为不少流量平台的难题。

而在保险业,同样也面临如何留住客户的营销瓶颈。

最近,市民王女士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了一则保险推送广告,相比以往朋友圈多是奢侈品等推荐广告,这次看到保险公司的推送让她觉得有些特别。于是,王女士点进去了解详情。相比面对面的保险营销,王女士认为这种体验更好。

王女士看到的正是目前保险营销的一种方式和手段。

保险不同于普通快消品,“快餐式”营销显然不能适应行业特性。目前保险公司也越来越重视和用户建立长期长效的沟通渠道,尤其是针对同一用户的多次触达,以不断增强与客户的沟通与黏性。因此,对于保险营销来说,需要重点考虑的是如何找准目标用户群体、找准需求,并不断增强与用户的互动,直达用户心里。

首先,精准匹配用户需求。面对复杂的市场需求,保险产品面临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新保险产品等问题,用户的新需求、个性化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在保险营销中,可以针对不同群体来进行产品差异化匹配,比如针对高知新贵,他们的独立决策能力强,购险预算往往也比较高;奋斗青年,更关注高性价比产品,有明显的家庭购保倾向,更依赖口碑;传统大牌粉,年龄较高,有较强消费能力,互联网保险接受能力相对较弱,更倾向传统线下保险。如此细分,用户定位清晰明了。

其次,要建立信任关系。对于保险来说,尤其是长险的购买是高客单价、低频次、重决策的交易行为,需要比较高的信任门槛。保险公司应该长期不断提升潜在客户对保险产品的信任,精耕用户,才是保险行业“长线”发展的拓客、留客之道。比如,像普遍受欢迎的百万医疗险,大多通过线上销售,且门槛较低,多数保险公司将其作为保险营销的入门级产品,在此基础上再寻求其他险种(长期险居多)的转化,通过社交类,诸如企业微信等使用频率较高的工具,在具体沟通场景中让用户“感知”保险、更加了解保险,从而不断增强用户对保险公司的信任感,起到留存用户的效果。

再次,要从流量思维向品牌思维切换。无论未来流量渠道如何变化,品牌经营的本质始终是围绕消费者,满足消费需求,做好品质和成本控制,提高性价比,用产品说话。目前,保险线上线下各营销环节均存在用户体验不佳的情况,用户痛点未得到针对性解决,营销转化率难以实现有效提升。长久来看,深入人心的品牌营销才更能够增强用户黏性,赢得用户信赖。

简而言之,保险业已经从流量为王的时代走向到服务为王的时代,未来,深耕用户,才是保险业留客之道。


记者观察:当流量成为往事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0-07-29

□记者 苏洁

随着直播、短视频等互联网平台快速入局,营销的方式越来越多,花样也越来越丰富。但这种表面的繁华并不代表能一路高歌,近来,以短视频为代表的流量平台营销获客成本上涨、转化率降低。

以影响力较大的带货主播罗永浩直播为例,他在今年4月首秀的战绩是1.68亿,而在7月的两场直播,成交额已经降到了一千万以下。直播100天,数据持续跳水,成交额下滑了97%。

这不禁让我们开始反思:流量过后,如何留住客户?

显然,流量红利退却,互联网下半场要以“精细化的用户运营”为重点,当流量的获取越来越难,用户的留存才是关键,解决用户留存问题成为不少流量平台的难题。

而在保险业,同样也面临如何留住客户的营销瓶颈。

最近,市民王女士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了一则保险推送广告,相比以往朋友圈多是奢侈品等推荐广告,这次看到保险公司的推送让她觉得有些特别。于是,王女士点进去了解详情。相比面对面的保险营销,王女士认为这种体验更好。

王女士看到的正是目前保险营销的一种方式和手段。

保险不同于普通快消品,“快餐式”营销显然不能适应行业特性。目前保险公司也越来越重视和用户建立长期长效的沟通渠道,尤其是针对同一用户的多次触达,以不断增强与客户的沟通与黏性。因此,对于保险营销来说,需要重点考虑的是如何找准目标用户群体、找准需求,并不断增强与用户的互动,直达用户心里。

首先,精准匹配用户需求。面对复杂的市场需求,保险产品面临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新保险产品等问题,用户的新需求、个性化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在保险营销中,可以针对不同群体来进行产品差异化匹配,比如针对高知新贵,他们的独立决策能力强,购险预算往往也比较高;奋斗青年,更关注高性价比产品,有明显的家庭购保倾向,更依赖口碑;传统大牌粉,年龄较高,有较强消费能力,互联网保险接受能力相对较弱,更倾向传统线下保险。如此细分,用户定位清晰明了。

其次,要建立信任关系。对于保险来说,尤其是长险的购买是高客单价、低频次、重决策的交易行为,需要比较高的信任门槛。保险公司应该长期不断提升潜在客户对保险产品的信任,精耕用户,才是保险行业“长线”发展的拓客、留客之道。比如,像普遍受欢迎的百万医疗险,大多通过线上销售,且门槛较低,多数保险公司将其作为保险营销的入门级产品,在此基础上再寻求其他险种(长期险居多)的转化,通过社交类,诸如企业微信等使用频率较高的工具,在具体沟通场景中让用户“感知”保险、更加了解保险,从而不断增强用户对保险公司的信任感,起到留存用户的效果。

再次,要从流量思维向品牌思维切换。无论未来流量渠道如何变化,品牌经营的本质始终是围绕消费者,满足消费需求,做好品质和成本控制,提高性价比,用产品说话。目前,保险线上线下各营销环节均存在用户体验不佳的情况,用户痛点未得到针对性解决,营销转化率难以实现有效提升。长久来看,深入人心的品牌营销才更能够增强用户黏性,赢得用户信赖。

简而言之,保险业已经从流量为王的时代走向到服务为王的时代,未来,深耕用户,才是保险业留客之道。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