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把握人工智能投融资机遇

发布时间:2020-07-06 09:20:14    作者:郭晓蓓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郭晓蓓

4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布会上,明确了“新基建”的范围,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三个方面。其中,人工智能与5G、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被归入信息基础设施范畴。

实际上,自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上首次提出人工智能这一概念以来,目前已经发展60多年。三次工业革命历史表明,不论机械技术、电力技术还是信息技术,都可以极大地促进生产标准化、自动化、模块化,具有很强的通用性,人工智能技术同样具有类似的特征,应用潜力巨大。

根据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2020年我国将初步建成人工智能技术标准、服务体系和产业生态链,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 1万亿;2025年人工智能理论实现重大突破,核心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5万亿;2030年成为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带动相关产业超过10万亿。

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融合进程加快

目前,人工智能产业链分为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三大层级。其中,基础层主要是研发硬件及软件,包括芯片、大数据、算法系统、网络等;技术层以模拟人的智能相关特征为出发点,构建技术路径,包括计算机视觉、语音语义识别、机器学习、知识图谱等;应用层集成一类或多类人工智能基础应用技术,面向特定应用场景需求而形成软硬件产品或解决方案,包括金融、安防、智能家居、医疗、机器人、智能驾驶、新零售等多个场景。

展望未来,在“新基建”大战略下,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进程进一步加快。

一方面,建设制造强国将促进人工智能的发展,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实现整体性突破;另一方面,传统行业依靠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技术及其行业数据资源实现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创新。据统计,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为实体经济带来1000多亿元的增长。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将使新产品、新服务层出不穷,促进零售、医疗、交通、制造、金融等产业提效降费、转型升级,有力推动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展望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智能投顾)和医疗(智慧医疗)领域的应用将率先获得突破。

未来的人工智能除了要关注自然语言理解,图像识别等具体技术,更应把这些技术结合起来融合运用,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工智能”。此外,作为新一轮科技竞赛的制高点,人工智能对经济增长和国家安全均至关重要。在这一场全球竞争中,中国的优势在于百度、华为、阿里等平台型公司积累了扎实的技术基础、丰富的应用场景和海量数据,将有望成为全球人工智能的领军力量。

把握人工智能时代投融资机遇

事实表明,人工智能带给商业银行的,已不仅是技术,更有对传统银行业务模式和经营理念的极大冲击。建议商业银行把握人工智能时代的数字化转型和投融资机遇。

注重商业银行内部数据的积累和挖掘。作为人工智能的基础以及前提,数据是实现网络化以及智能化运作的依据。商业银行需要立足于大数据时代之中,通过的数据及主题的深入分析以及研究来了解客户的实际行为,将产品开发,风险防范以及行为分析相结合,提高自身的处理能力及存储能力。

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技术,加快向智慧银行转型。主要包括:完善应用规划顶层设计,搭建驱动人工智能应用创新的载体平台,积极探索智能投顾、智慧网点、智能客服、智能风控等应用场景的落地应用等。

关注人工智能产业链上下游领域的核心企业。比如,上游环节的芯片厂商英特尔、IBM、谷歌、微软、高通以及传感器制造商广微积电、国浩传感器、深迪半导体等企业;下游环节计算机视觉领域的旷视科技、商汤科技、汉王科技,语音识别领域的科大讯飞、云知声、搜狗、中科模识,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惠普、苹果、亚马逊、谷歌、阿里以及人机交互领域的谷歌、IBM、小i机器人等企业。

(作者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把握人工智能投融资机遇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0-07-06

□郭晓蓓

4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布会上,明确了“新基建”的范围,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三个方面。其中,人工智能与5G、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被归入信息基础设施范畴。

实际上,自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上首次提出人工智能这一概念以来,目前已经发展60多年。三次工业革命历史表明,不论机械技术、电力技术还是信息技术,都可以极大地促进生产标准化、自动化、模块化,具有很强的通用性,人工智能技术同样具有类似的特征,应用潜力巨大。

根据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2020年我国将初步建成人工智能技术标准、服务体系和产业生态链,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 1万亿;2025年人工智能理论实现重大突破,核心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5万亿;2030年成为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带动相关产业超过10万亿。

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融合进程加快

目前,人工智能产业链分为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三大层级。其中,基础层主要是研发硬件及软件,包括芯片、大数据、算法系统、网络等;技术层以模拟人的智能相关特征为出发点,构建技术路径,包括计算机视觉、语音语义识别、机器学习、知识图谱等;应用层集成一类或多类人工智能基础应用技术,面向特定应用场景需求而形成软硬件产品或解决方案,包括金融、安防、智能家居、医疗、机器人、智能驾驶、新零售等多个场景。

展望未来,在“新基建”大战略下,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进程进一步加快。

一方面,建设制造强国将促进人工智能的发展,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实现整体性突破;另一方面,传统行业依靠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技术及其行业数据资源实现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创新。据统计,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为实体经济带来1000多亿元的增长。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将使新产品、新服务层出不穷,促进零售、医疗、交通、制造、金融等产业提效降费、转型升级,有力推动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展望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智能投顾)和医疗(智慧医疗)领域的应用将率先获得突破。

未来的人工智能除了要关注自然语言理解,图像识别等具体技术,更应把这些技术结合起来融合运用,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工智能”。此外,作为新一轮科技竞赛的制高点,人工智能对经济增长和国家安全均至关重要。在这一场全球竞争中,中国的优势在于百度、华为、阿里等平台型公司积累了扎实的技术基础、丰富的应用场景和海量数据,将有望成为全球人工智能的领军力量。

把握人工智能时代投融资机遇

事实表明,人工智能带给商业银行的,已不仅是技术,更有对传统银行业务模式和经营理念的极大冲击。建议商业银行把握人工智能时代的数字化转型和投融资机遇。

注重商业银行内部数据的积累和挖掘。作为人工智能的基础以及前提,数据是实现网络化以及智能化运作的依据。商业银行需要立足于大数据时代之中,通过的数据及主题的深入分析以及研究来了解客户的实际行为,将产品开发,风险防范以及行为分析相结合,提高自身的处理能力及存储能力。

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技术,加快向智慧银行转型。主要包括:完善应用规划顶层设计,搭建驱动人工智能应用创新的载体平台,积极探索智能投顾、智慧网点、智能客服、智能风控等应用场景的落地应用等。

关注人工智能产业链上下游领域的核心企业。比如,上游环节的芯片厂商英特尔、IBM、谷歌、微软、高通以及传感器制造商广微积电、国浩传感器、深迪半导体等企业;下游环节计算机视觉领域的旷视科技、商汤科技、汉王科技,语音识别领域的科大讯飞、云知声、搜狗、中科模识,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惠普、苹果、亚马逊、谷歌、阿里以及人机交互领域的谷歌、IBM、小i机器人等企业。

(作者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