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航延险如何防欺诈?

发布时间:2020-06-22 08:23:57    作者:苏洁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记者 苏洁

近日,一条关于“李某买航班延误险获赔300万”的新闻,成为大众议论的焦点。到底是薅羊毛、钻空子,还是涉嫌违法犯罪?对此也是众说纷纭。

为何传统险企不愿碰航延险?

航延险是消费者十分熟悉的场景化保险产品,类似的产品还包括电商平台中卖家提供的退货运费险、旅游出行平台嵌入销售的旅游意外险、第三方支付平台提供的账户安全险等。

有内业人士指出,此次李某的行为就是在利用规则的漏洞去谋取个人利益。保险公司如不愿看到类似行为,首选办法是完善保险条款和改进投保规则。

近年来,航班延误率居高,也助推了航延险的热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习惯在出行前为自己买上一份航延险,以期用资金弥补时间的损失。

但是实际上,从保险公司反映的数据来看,传统保险公司其实并不愿意做航延险的生意。

“赔付率高是保险公司撤离航延险的主要原因。”业内人士表示,前几年航延险竞争激烈,大多即时生效,赔付率高;随着产品精算的不断改进,许多保险公司改把航延险打包在航意险里销售,当然也有在售单独航延险的保险公司,多采用次日生效的方式,消费者至少需要提前一天购买,并且理赔时间大多数也在两小时及以上,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薅羊毛”的概率,但是赔付率依然让传统险企对该产品“望而却步”。

为何互联网保险公司热衷航延险?

在互联网金融如火如荼发展的背景下,保险也正在经历互联网浪潮的革新。近几年,互联网保险公司开始在航延险上发力,做传统保险不愿做的生意。

早前四家互联网保险公司均在航延险领域进行试水,而且大多都是以和第三方平台合作形式售卖。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保险系主任郭振华曾指出,航延险属于传统保险公司中的边缘业务,航延险能否盈利,一方面取决于概率,一方面取决于销售量,当保费固定时,动态的高保额或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销售量。

为何互联网保险公司愿意去做传统保险公司不愿做的业务?

首先,互联网保险公司业务需求。互联网保险公司业务线较窄,经营产品范围有限,其需要抓住可在线上推进的业务,而传统保险公司并不依赖航延险这类场景保险。

其次,谋求流量与用户数据。数据量对于互联网险企有重要意义,在于第三方平台合作的过程中,无疑能带来流量,且双方能数据共享。

再次,与第三方平台互惠共赢。互联网保险公司借助第三方进行保单成交获取客户信息后,还可以进行二次开发、三次开发,无形中增加了用户对第三方平台的黏性,对于险企与平台而言,一方提供流量、数据,一方提供产品,达成业务协同。

场景化保险是否真正解决了场景痛点?

互联网+时代,保险公司纷纷布局场景化保险业务,试水创新场景虽多,但却常常发现问题多、赚钱难。

问题出在哪?

同盾科技保险科技事业部相关负责人指出,对于保险公司来说,首先应该反思自身风控是否到位。保险业正从过去粗放的跑马圈地模式转型到精细化经营,保险公司如果不能针对每个投保事件都有风控措施,那么自然就给黑产留下了空间,像航延险这样的案例也一定屡见不鲜。这位人士表示,虽然也有部分保险公司自身已经具备了较强的风控能力,对于在经营过程中发现的“黑产”,他们在采取管制措施的同时也积累了相应的“黑名单”,但由于每家公司都是“数据孤岛”,最终这些黑产不过是换一家保险公司继续做而已。

其次,近些年,不仅是航延险出现过“薅羊毛”的情况,类似的还有退运险这类场景化保险。保险公司与第三方平台在双方开展合作时缺少对目标与共赢模式的共识,最终的实际情况往往是场景化保险从前端的产品设计与定价到后端的理赔服务都没能真正融入场景,也无法达到双方对合作的预期。

最后,场景化保险产品设计与定价未能结合场景特性。场景化保险由场景而生,因此产品融入业务场景、解决场景实际痛点才是根本。但保险公司常常在实际的业务开展中寄希望于简单粗暴地直接套用现成的传统产品条款,其结果往往是责任范畴与实际需求不甚相符。不同于传统保险产品,场景化保险往往具有独特的场景服务属性,这也对产品定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风险、客户、市场的维度综合考量,制定精细化定价规则。

由此来看,对于保险公司来说,迫在眉睫的是应当大力建设自身的互联网反欺诈风控能力,通过引入技术投入来加强风控;同时,应与合作方就相关场景达成共识,根据数据和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整,以适应市场和用户需求。


航延险如何防欺诈?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0-06-22

□记者 苏洁

近日,一条关于“李某买航班延误险获赔300万”的新闻,成为大众议论的焦点。到底是薅羊毛、钻空子,还是涉嫌违法犯罪?对此也是众说纷纭。

为何传统险企不愿碰航延险?

航延险是消费者十分熟悉的场景化保险产品,类似的产品还包括电商平台中卖家提供的退货运费险、旅游出行平台嵌入销售的旅游意外险、第三方支付平台提供的账户安全险等。

有内业人士指出,此次李某的行为就是在利用规则的漏洞去谋取个人利益。保险公司如不愿看到类似行为,首选办法是完善保险条款和改进投保规则。

近年来,航班延误率居高,也助推了航延险的热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习惯在出行前为自己买上一份航延险,以期用资金弥补时间的损失。

但是实际上,从保险公司反映的数据来看,传统保险公司其实并不愿意做航延险的生意。

“赔付率高是保险公司撤离航延险的主要原因。”业内人士表示,前几年航延险竞争激烈,大多即时生效,赔付率高;随着产品精算的不断改进,许多保险公司改把航延险打包在航意险里销售,当然也有在售单独航延险的保险公司,多采用次日生效的方式,消费者至少需要提前一天购买,并且理赔时间大多数也在两小时及以上,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薅羊毛”的概率,但是赔付率依然让传统险企对该产品“望而却步”。

为何互联网保险公司热衷航延险?

在互联网金融如火如荼发展的背景下,保险也正在经历互联网浪潮的革新。近几年,互联网保险公司开始在航延险上发力,做传统保险不愿做的生意。

早前四家互联网保险公司均在航延险领域进行试水,而且大多都是以和第三方平台合作形式售卖。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保险系主任郭振华曾指出,航延险属于传统保险公司中的边缘业务,航延险能否盈利,一方面取决于概率,一方面取决于销售量,当保费固定时,动态的高保额或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销售量。

为何互联网保险公司愿意去做传统保险公司不愿做的业务?

首先,互联网保险公司业务需求。互联网保险公司业务线较窄,经营产品范围有限,其需要抓住可在线上推进的业务,而传统保险公司并不依赖航延险这类场景保险。

其次,谋求流量与用户数据。数据量对于互联网险企有重要意义,在于第三方平台合作的过程中,无疑能带来流量,且双方能数据共享。

再次,与第三方平台互惠共赢。互联网保险公司借助第三方进行保单成交获取客户信息后,还可以进行二次开发、三次开发,无形中增加了用户对第三方平台的黏性,对于险企与平台而言,一方提供流量、数据,一方提供产品,达成业务协同。

场景化保险是否真正解决了场景痛点?

互联网+时代,保险公司纷纷布局场景化保险业务,试水创新场景虽多,但却常常发现问题多、赚钱难。

问题出在哪?

同盾科技保险科技事业部相关负责人指出,对于保险公司来说,首先应该反思自身风控是否到位。保险业正从过去粗放的跑马圈地模式转型到精细化经营,保险公司如果不能针对每个投保事件都有风控措施,那么自然就给黑产留下了空间,像航延险这样的案例也一定屡见不鲜。这位人士表示,虽然也有部分保险公司自身已经具备了较强的风控能力,对于在经营过程中发现的“黑产”,他们在采取管制措施的同时也积累了相应的“黑名单”,但由于每家公司都是“数据孤岛”,最终这些黑产不过是换一家保险公司继续做而已。

其次,近些年,不仅是航延险出现过“薅羊毛”的情况,类似的还有退运险这类场景化保险。保险公司与第三方平台在双方开展合作时缺少对目标与共赢模式的共识,最终的实际情况往往是场景化保险从前端的产品设计与定价到后端的理赔服务都没能真正融入场景,也无法达到双方对合作的预期。

最后,场景化保险产品设计与定价未能结合场景特性。场景化保险由场景而生,因此产品融入业务场景、解决场景实际痛点才是根本。但保险公司常常在实际的业务开展中寄希望于简单粗暴地直接套用现成的传统产品条款,其结果往往是责任范畴与实际需求不甚相符。不同于传统保险产品,场景化保险往往具有独特的场景服务属性,这也对产品定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风险、客户、市场的维度综合考量,制定精细化定价规则。

由此来看,对于保险公司来说,迫在眉睫的是应当大力建设自身的互联网反欺诈风控能力,通过引入技术投入来加强风控;同时,应与合作方就相关场景达成共识,根据数据和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整,以适应市场和用户需求。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