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线上金融服务迈向常态化

发布时间:2020-06-10 08:27:07    作者:苏洁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记者 苏洁

“乐观的人在每个危机里看到机会,悲观的人在每个机会里看见危机。” 丘吉尔说过。2020年的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给互联网金融、中小商业银行、保险行业上了一堂生动的“数字化转型”课程,让大家真正感受到了数字化转型已经来临。如果企业不进行数字化转型,将很难在未来进一步发展,甚至存活。后疫情时代,金融企业的线上化之路如何走?

互联网金融:严监管下谋发展

目前对于互联网金融行业来说,“危”与“机”并存。在行业监管趋严、竞争环境复杂、经营环境困难的情况下,互联网金融机构纷纷谋求转型。虽然监管部门给出了比较清晰的转型方向,但从现实情况来看,转型成功的机构却寥寥无几。可喜的是,传统金融机构在不断利用更多金融科技的技术,这是一个不变的趋势和发展方向。

“网上银行、移动支付、网络信贷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在疫情最高峰期基本上保证了金融业务的日常办理和社会运转,在本次疫情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金融行业监管相关专家表示,“疫情下,金融行业对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具有巨大意义,而支持消费,也是互联网金融重要的发展方向。”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科技研究室主任尹振涛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可能会给互联网金融行业带来更快的发展。“市场、行业、监管、用户,都感受到了金融科技的好处,并积极利用金融科技的技术。”尹振涛指出,疫情期间,在政府政策落实、政务管理、精准扶贫、国家宏观调控等领域,互联网金融发挥了很大作用,被寄予厚望。

业界颇为关心的一个问题是,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未来会出现什么趋势。对此,相关专家指出,首先,金融服务必须持牌经营;其次,金融服务需要支持国家战略,如支持实体经济、支持中小微企业;第三,落实主体责任,规范金融机构的内控机制建设;此外,加大对金融消费者的保护力度、开放监管沙盒试点、重视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技术安全,也将是未来趋势。

中小商业银行:开放与合作

对于银行来说,数字化转型的效果在疫情期间体现得淋漓尽致。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认为,对于银行业而言,有几个明显变化:一是业务变迁;二是渠道变迁;三是用户变迁、产品变迁,当用户需求发生变化,产品就要随之变化,而产品的变迁就会带动着整个银行业务流程的线上化、数字化发展。从长远来看,数字化、线上化的发展趋势已经不可逆转了。

曾刚指出,5月份银保监会起草的《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正式开始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从银行角度来讲,这个政策的出台让互联网贷款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模式。”他指出,银行线下渠道工作量下降的趋势,在中国表现得最为明显,“现在商业银行不在柜台发生的业务占比,在上市银行当中最高能到99.8%以上,只有0.02%的比例是在线下发生的。在未来,这个趋势还会不断加剧。但银行转向线上化,在思维模式、渠道管理、营销管理、数字化能力等方面都面临挑战。在这方面,中小银行受到的挑战尤其巨大。”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就银行线上化如何破局、中小银行如何转型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欧阳日辉认为,疫情对中小银行的影响具有滞后性。他表示,在未来,中小银行要推动治理结构的完善,规划银行数量和网点数量,同时防范合作风险。他举例说,中国有6亿人平均每个月的工资是1000元,在二线城市、省会城市1000元可能连一个房子都租不到。在就业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之下,1000元都不一定能得到保证,因此,要保就业就得保中小企业,因为中小企业吸纳了90%的就业,所以银行未来的发展趋势必须要紧扣中小企业的核心要点,发展两个“中小”——中小银行、中小微企业,而且这两个“中小”应该协同发展。

那么,如何提高中小银行的数字化能力,同时创新业务?欧阳日辉认为,中小银行缺人才、缺技术,没有外部机构的助力,其数字化能力很难提升。光靠中小银行自己很难做到,必须要依靠外部机构的助力。

“小银行未来的发展一定是开放的,一定是需要大量外部的合作,这种外部合作要符合监管的需要,所以需要定制化的产品、全方位的服务。”曾刚认为。

保险:数字营销推动互联网销售快速成长

“1980年,中国保险业保费收入是4.6亿元。去年,中国的保费收入超过了4.3万亿元。”北京工商大学保险研究中心主任、北京保险学会副会长王绪瑾列出这样一组数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使保险的定价、营销模式以及理赔,都开始变化。未来,保险的营销渠道将呈现多元化态势,互联网销售快速成长、电话销售逐步认可、陌生拜访固守传统、银行保险会卷土重来。”王绪瑾指出,大数据时代,数字营销推动保险的互联网销售快速成长,以高科技为载体的保险服务化将是我国保险发展的新增长点。以车险为例,从国家财政险综合成本率整个来说,2007年的时候车险综合成本率是114%,去年已经突破了99.7%,有0.3%的盈利。王绪瑾认为,过了20年之后,车损险有可能会消失,随之而来的是机动车的产品责任险、机动车第三责任险、车上人员责任险、产品保证保险会快速发展。

后疫情时代,保险业如何把握机遇,并对原有的成就进行巩固呢?“线上化不是简单地到线上销售,所谓的线上化,就是要数字化,在产品定价、客户赔付、风险控制等方面都做好线上化的准备。”普华永道中国保险业主管合伙人、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理事周星称,“保险线上发展的短期趋势是增收、降费、提效。但如果仅仅是通过线上来推销产品,例如网红带货,这是走不通的。从保险线上发展的中期趋势来看,核保、核赔、定价、客服、精算评估、财务核算、合规,60%-90%的功能将由AI替代。”她指出,行业在中期内还将出现一个趋势:保险公司收费会从纯粹的保费主导转向服务费占主导,即参与被保险人的生活、被保险企业的运营,来支持其防范和管理风险。

疫情使得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加速,企业的数字化需求是否比以往更加强烈呢?据腾讯广告金融行业负责人王思影介绍,疫情使得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加速,在腾讯广告平台,金融业客户的数字化需求有明显的增长。在此阶段,金融客户最为关心问题是如何借助腾讯广告的工具和数据能力快速转型线上,已经有成熟线上拓客经验的客户,更关心如何通过自身数据的合规化应用,可以和平台一起加强对目标人群的扩展和理解。此外,还有部分客户在探索更多产品组合方式,以及对用户的权益升级,从而获得更高的转化率。

未来对于保险行业来说,线上化能否成为常态?以传统车险为例,周星认为,未来随着车上智能设备的增多,传统车险将逐渐消失,事故率将逐渐下降,事故率下降使得车险产品价格下降。当智能设备越来越多的时候,还会出现一个问题,有些事故的原因是智能设备导致的,这个时候责任的认定,就是一个新的问题。另外,线上化对于企业来说,并不是简单的监管机构要求线上化才这么做,而是要思考为什么要线上化,在线上化的过程中需要配备什么样的技术,而且这个技术不仅仅是科技技术,还有对产品和未来发展的专业技术。


线上金融服务迈向常态化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0-06-10

□记者 苏洁

“乐观的人在每个危机里看到机会,悲观的人在每个机会里看见危机。” 丘吉尔说过。2020年的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给互联网金融、中小商业银行、保险行业上了一堂生动的“数字化转型”课程,让大家真正感受到了数字化转型已经来临。如果企业不进行数字化转型,将很难在未来进一步发展,甚至存活。后疫情时代,金融企业的线上化之路如何走?

互联网金融:严监管下谋发展

目前对于互联网金融行业来说,“危”与“机”并存。在行业监管趋严、竞争环境复杂、经营环境困难的情况下,互联网金融机构纷纷谋求转型。虽然监管部门给出了比较清晰的转型方向,但从现实情况来看,转型成功的机构却寥寥无几。可喜的是,传统金融机构在不断利用更多金融科技的技术,这是一个不变的趋势和发展方向。

“网上银行、移动支付、网络信贷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在疫情最高峰期基本上保证了金融业务的日常办理和社会运转,在本次疫情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金融行业监管相关专家表示,“疫情下,金融行业对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具有巨大意义,而支持消费,也是互联网金融重要的发展方向。”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科技研究室主任尹振涛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可能会给互联网金融行业带来更快的发展。“市场、行业、监管、用户,都感受到了金融科技的好处,并积极利用金融科技的技术。”尹振涛指出,疫情期间,在政府政策落实、政务管理、精准扶贫、国家宏观调控等领域,互联网金融发挥了很大作用,被寄予厚望。

业界颇为关心的一个问题是,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未来会出现什么趋势。对此,相关专家指出,首先,金融服务必须持牌经营;其次,金融服务需要支持国家战略,如支持实体经济、支持中小微企业;第三,落实主体责任,规范金融机构的内控机制建设;此外,加大对金融消费者的保护力度、开放监管沙盒试点、重视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技术安全,也将是未来趋势。

中小商业银行:开放与合作

对于银行来说,数字化转型的效果在疫情期间体现得淋漓尽致。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认为,对于银行业而言,有几个明显变化:一是业务变迁;二是渠道变迁;三是用户变迁、产品变迁,当用户需求发生变化,产品就要随之变化,而产品的变迁就会带动着整个银行业务流程的线上化、数字化发展。从长远来看,数字化、线上化的发展趋势已经不可逆转了。

曾刚指出,5月份银保监会起草的《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正式开始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从银行角度来讲,这个政策的出台让互联网贷款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模式。”他指出,银行线下渠道工作量下降的趋势,在中国表现得最为明显,“现在商业银行不在柜台发生的业务占比,在上市银行当中最高能到99.8%以上,只有0.02%的比例是在线下发生的。在未来,这个趋势还会不断加剧。但银行转向线上化,在思维模式、渠道管理、营销管理、数字化能力等方面都面临挑战。在这方面,中小银行受到的挑战尤其巨大。”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就银行线上化如何破局、中小银行如何转型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欧阳日辉认为,疫情对中小银行的影响具有滞后性。他表示,在未来,中小银行要推动治理结构的完善,规划银行数量和网点数量,同时防范合作风险。他举例说,中国有6亿人平均每个月的工资是1000元,在二线城市、省会城市1000元可能连一个房子都租不到。在就业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之下,1000元都不一定能得到保证,因此,要保就业就得保中小企业,因为中小企业吸纳了90%的就业,所以银行未来的发展趋势必须要紧扣中小企业的核心要点,发展两个“中小”——中小银行、中小微企业,而且这两个“中小”应该协同发展。

那么,如何提高中小银行的数字化能力,同时创新业务?欧阳日辉认为,中小银行缺人才、缺技术,没有外部机构的助力,其数字化能力很难提升。光靠中小银行自己很难做到,必须要依靠外部机构的助力。

“小银行未来的发展一定是开放的,一定是需要大量外部的合作,这种外部合作要符合监管的需要,所以需要定制化的产品、全方位的服务。”曾刚认为。

保险:数字营销推动互联网销售快速成长

“1980年,中国保险业保费收入是4.6亿元。去年,中国的保费收入超过了4.3万亿元。”北京工商大学保险研究中心主任、北京保险学会副会长王绪瑾列出这样一组数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使保险的定价、营销模式以及理赔,都开始变化。未来,保险的营销渠道将呈现多元化态势,互联网销售快速成长、电话销售逐步认可、陌生拜访固守传统、银行保险会卷土重来。”王绪瑾指出,大数据时代,数字营销推动保险的互联网销售快速成长,以高科技为载体的保险服务化将是我国保险发展的新增长点。以车险为例,从国家财政险综合成本率整个来说,2007年的时候车险综合成本率是114%,去年已经突破了99.7%,有0.3%的盈利。王绪瑾认为,过了20年之后,车损险有可能会消失,随之而来的是机动车的产品责任险、机动车第三责任险、车上人员责任险、产品保证保险会快速发展。

后疫情时代,保险业如何把握机遇,并对原有的成就进行巩固呢?“线上化不是简单地到线上销售,所谓的线上化,就是要数字化,在产品定价、客户赔付、风险控制等方面都做好线上化的准备。”普华永道中国保险业主管合伙人、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理事周星称,“保险线上发展的短期趋势是增收、降费、提效。但如果仅仅是通过线上来推销产品,例如网红带货,这是走不通的。从保险线上发展的中期趋势来看,核保、核赔、定价、客服、精算评估、财务核算、合规,60%-90%的功能将由AI替代。”她指出,行业在中期内还将出现一个趋势:保险公司收费会从纯粹的保费主导转向服务费占主导,即参与被保险人的生活、被保险企业的运营,来支持其防范和管理风险。

疫情使得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加速,企业的数字化需求是否比以往更加强烈呢?据腾讯广告金融行业负责人王思影介绍,疫情使得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加速,在腾讯广告平台,金融业客户的数字化需求有明显的增长。在此阶段,金融客户最为关心问题是如何借助腾讯广告的工具和数据能力快速转型线上,已经有成熟线上拓客经验的客户,更关心如何通过自身数据的合规化应用,可以和平台一起加强对目标人群的扩展和理解。此外,还有部分客户在探索更多产品组合方式,以及对用户的权益升级,从而获得更高的转化率。

未来对于保险行业来说,线上化能否成为常态?以传统车险为例,周星认为,未来随着车上智能设备的增多,传统车险将逐渐消失,事故率将逐渐下降,事故率下降使得车险产品价格下降。当智能设备越来越多的时候,还会出现一个问题,有些事故的原因是智能设备导致的,这个时候责任的认定,就是一个新的问题。另外,线上化对于企业来说,并不是简单的监管机构要求线上化才这么做,而是要思考为什么要线上化,在线上化的过程中需要配备什么样的技术,而且这个技术不仅仅是科技技术,还有对产品和未来发展的专业技术。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