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记者观察:疫情是上线大考

发布时间:2020-02-17 08:05:20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记者 苏洁

新冠肺炎疫情何时结束?这恐怕是当前所有人最关心的话题。2月10日起,各地陆续进入复工阶段。如何安全复工并恢复有序生产运营,成为众多企业面临的大考。

面对疫情,不同行业所面临的危机有所不同,但对于绝大多数行业来说,目前最好的选择就是——“转战“线上。

对于中小企业、创业者来说,疫情的影响有多大?近期,专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健康服务的保险科技公司StartupCare菁晨联合NextStep Studio发起的关于创始人“复原力“的问卷调查,收回了179位创始人的有效反馈。其中,58% 创始人的公司成立时间超过3年,60% 创始人的公司员工人数少于20人。通过整体自评,179位创始人的“复原力指数“得分为:4.3分(满分5分),对于一切都将恢复正常的信心指数是:83%。调查进一步发现,70%的创始人所经营的企业都受到了本次疫情的影响,客户流失是最主要的结果,占比为60%。但同时,74%的创始人认为情况有望在3个月之内得到改善并恢复正常。针对创始人应对当前的经营危机方式,调查显示有:探寻其他新市场(17%)、对客户关系的经营维护(15%)、现金流管理(13%)、倾听团队意见(13%)、搭建远程工作(12%)、业务转移到线上(6%)是创始人们更倾向的选择。

调查特别邀请创始人们对保险在疫情中的作用发表了看法:52% 的创始人认为保险在任何时候都很重要,在此类疫情中作用很大,28%会考虑购买或者增加团队目前的保险保障。

以上可以看出,更多创业公司认为本次疫情对于公司经营的影响是短期的,且对企业未来复原力充满信心,多数企业会通过搭建远程工作和业务转移到线上来应对短期影响。

在银行业、保险业,每天都能看到企业借助科技应对疫情的新闻。金融科技成为热词,背后有几方面原因:

首先,线下生存压力加大,线上化转型迫在眉睫。对于保险业来讲,更多影响的是寿险和保险营销员。特别是疫情期间,传统寿险遭遇冰冷寒冬,恰恰为互联网保险,尤其是技术性保险服务平台赢得了发展先机。比如,腾讯旗下保险平台微保自疫情以来,先后推出针对一线医护工作者、家属定制的免费保险,近期又为深圳市4743名社工免费赠送保障。

其次,政策引导。1月26日,银保监会下发《关于加强银行业保险业金融服务配合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鼓励各银行保险机构积极运用技术手段,在全国范围特别是疫情较为严重的地区,加强线上业务服务,提升服务便捷性和可得性。对于银行来说,金融业务线上化其实并不是什么难题,因为银行较早就进行了技术储备,金融科技转型较早,很多业务已经可以线上化解决。对于保险业来说,可能影响最大的就是800多万保险代理人,且不说这些代理人有多少能通过线上展业,年轻人占比是多少,单就这一庞大的群体在AI顾问普及之前,如果不能转型为更专业、更具竞争优势的群体,恐怖难逃被市场淘汰的命运。另外,在人寿保险业务场景中,保险代理人如何在“零接触”的情况下有效隔离人群、并在符合监管要求的情况下开展“双录”业务,成为众多寿险企业当下所面临的棘手问题。近日,笔者看到人工智能服务企业思图场景推出了 “AI远程保险双录系统”——满足“零接触及标准化、高效率”“双录”要求,其应用原理在于,通过大量深入业务场景的AI技术优化,将AI人机交互、AI视觉、AI听觉及AI结构化技术融入、优化业务流程,辅助金融企业解决“双录”业务的“标准化及效率提升”问题。据悉,该系统在疫情期间以SAAS服务模式免费提供给金融企业使用。

对于银行来说,特殊时期,同样面临如何有效开展“双录”的问题。据了解,目前,吉林阳光村镇银行就利用“视频柜员”有效提升了车贷发放效率。通过视频“双录”、金融级身份认证、电子签名等应用,也可以有效地保证贷款申请的安全性和真实性。而强大的“视频柜员”背后,是腾讯云金融虚拟营业厅解决方案。基于实时音视频、AI等技术,将实时互动视频场景与银行业务办理系统进行有效整合,通过“视频柜员”交互的方式,为银行解决营业网点服务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问题。

再次,用户转移到线上,倒逼企业向线上迁移。目前,居家办公使得更多行业开始将目光转移到线上,这使得企业对于线上化改造或者说技术需求更加强烈。笔者了解到,腾讯、阿里、京东近期均推出了一系列针对企业复工的保障计划和解决方案。比如,腾讯云推出涵盖智慧通行、协同办公、安全防护和远程设备管理四大场景在内的一站式综合解决方案,借助云计算等信息化手段支持企业科学应对疫情、安全有序组织复工。京东企业业务率先携手合作伙伴们发起“企业复工保障计划”,从生产运营物资的快速寻源保障、远程在线协同等数字化转型技术支持、中小微企业专项帮扶三个方面提供重点支撑,帮助企业应对生产经营物资供给、疫情下安全高效运行及中小企业资金资源短缺等问题。

当然,凡事都有两面性。科技在助力企业发展的同时,也应注意防范科技本身衍生出的新的风险,比如网络安全、客户隐私、数据储存,等等。


记者观察:疫情是上线大考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0-02-17

□记者 苏洁

新冠肺炎疫情何时结束?这恐怕是当前所有人最关心的话题。2月10日起,各地陆续进入复工阶段。如何安全复工并恢复有序生产运营,成为众多企业面临的大考。

面对疫情,不同行业所面临的危机有所不同,但对于绝大多数行业来说,目前最好的选择就是——“转战“线上。

对于中小企业、创业者来说,疫情的影响有多大?近期,专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健康服务的保险科技公司StartupCare菁晨联合NextStep Studio发起的关于创始人“复原力“的问卷调查,收回了179位创始人的有效反馈。其中,58% 创始人的公司成立时间超过3年,60% 创始人的公司员工人数少于20人。通过整体自评,179位创始人的“复原力指数“得分为:4.3分(满分5分),对于一切都将恢复正常的信心指数是:83%。调查进一步发现,70%的创始人所经营的企业都受到了本次疫情的影响,客户流失是最主要的结果,占比为60%。但同时,74%的创始人认为情况有望在3个月之内得到改善并恢复正常。针对创始人应对当前的经营危机方式,调查显示有:探寻其他新市场(17%)、对客户关系的经营维护(15%)、现金流管理(13%)、倾听团队意见(13%)、搭建远程工作(12%)、业务转移到线上(6%)是创始人们更倾向的选择。

调查特别邀请创始人们对保险在疫情中的作用发表了看法:52% 的创始人认为保险在任何时候都很重要,在此类疫情中作用很大,28%会考虑购买或者增加团队目前的保险保障。

以上可以看出,更多创业公司认为本次疫情对于公司经营的影响是短期的,且对企业未来复原力充满信心,多数企业会通过搭建远程工作和业务转移到线上来应对短期影响。

在银行业、保险业,每天都能看到企业借助科技应对疫情的新闻。金融科技成为热词,背后有几方面原因:

首先,线下生存压力加大,线上化转型迫在眉睫。对于保险业来讲,更多影响的是寿险和保险营销员。特别是疫情期间,传统寿险遭遇冰冷寒冬,恰恰为互联网保险,尤其是技术性保险服务平台赢得了发展先机。比如,腾讯旗下保险平台微保自疫情以来,先后推出针对一线医护工作者、家属定制的免费保险,近期又为深圳市4743名社工免费赠送保障。

其次,政策引导。1月26日,银保监会下发《关于加强银行业保险业金融服务配合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鼓励各银行保险机构积极运用技术手段,在全国范围特别是疫情较为严重的地区,加强线上业务服务,提升服务便捷性和可得性。对于银行来说,金融业务线上化其实并不是什么难题,因为银行较早就进行了技术储备,金融科技转型较早,很多业务已经可以线上化解决。对于保险业来说,可能影响最大的就是800多万保险代理人,且不说这些代理人有多少能通过线上展业,年轻人占比是多少,单就这一庞大的群体在AI顾问普及之前,如果不能转型为更专业、更具竞争优势的群体,恐怖难逃被市场淘汰的命运。另外,在人寿保险业务场景中,保险代理人如何在“零接触”的情况下有效隔离人群、并在符合监管要求的情况下开展“双录”业务,成为众多寿险企业当下所面临的棘手问题。近日,笔者看到人工智能服务企业思图场景推出了 “AI远程保险双录系统”——满足“零接触及标准化、高效率”“双录”要求,其应用原理在于,通过大量深入业务场景的AI技术优化,将AI人机交互、AI视觉、AI听觉及AI结构化技术融入、优化业务流程,辅助金融企业解决“双录”业务的“标准化及效率提升”问题。据悉,该系统在疫情期间以SAAS服务模式免费提供给金融企业使用。

对于银行来说,特殊时期,同样面临如何有效开展“双录”的问题。据了解,目前,吉林阳光村镇银行就利用“视频柜员”有效提升了车贷发放效率。通过视频“双录”、金融级身份认证、电子签名等应用,也可以有效地保证贷款申请的安全性和真实性。而强大的“视频柜员”背后,是腾讯云金融虚拟营业厅解决方案。基于实时音视频、AI等技术,将实时互动视频场景与银行业务办理系统进行有效整合,通过“视频柜员”交互的方式,为银行解决营业网点服务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问题。

再次,用户转移到线上,倒逼企业向线上迁移。目前,居家办公使得更多行业开始将目光转移到线上,这使得企业对于线上化改造或者说技术需求更加强烈。笔者了解到,腾讯、阿里、京东近期均推出了一系列针对企业复工的保障计划和解决方案。比如,腾讯云推出涵盖智慧通行、协同办公、安全防护和远程设备管理四大场景在内的一站式综合解决方案,借助云计算等信息化手段支持企业科学应对疫情、安全有序组织复工。京东企业业务率先携手合作伙伴们发起“企业复工保障计划”,从生产运营物资的快速寻源保障、远程在线协同等数字化转型技术支持、中小微企业专项帮扶三个方面提供重点支撑,帮助企业应对生产经营物资供给、疫情下安全高效运行及中小企业资金资源短缺等问题。

当然,凡事都有两面性。科技在助力企业发展的同时,也应注意防范科技本身衍生出的新的风险,比如网络安全、客户隐私、数据储存,等等。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