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中小险企如何在保险科技裹挟中前进

发布时间:2020-01-08 09:31:04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马振涛 赵翀

刚刚过去的2019年,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是互联网保险全面转向保险科技的元年。随着技术渗透和模式变革在保险产业链的深化,关注和探讨保险领域新技术运用、新模式塑造以及由此带来的新机遇、新风口成为潮流,保险科技频频引来资本垂青。

李月敏/制图

事实上,相比银行、证券行业的大数据运用、智能投顾以及移动支付等新概念,保险业务相对传统,推进科技应用节奏保守,信息化、科技化水平更为落后。近年来,国内保险科技投资风生水起,并呈现明显的跨界融合、多点开花特质,老牌、大型保险公司加快布局,中小保险公司被保险科技裹挟而充满焦虑,从战略层面厘清认识,谋求破局具有现实意义。基于此,笔者在梳理保险科技发展现状、趋势,从组织变革、布局抉择及路径选择三个层面提出建议。

技术赋能、流程再造与保险科技生态圈构建

保险科技是技术赋能在保险领域的集中体现,是科技作用于保险行业前中后台,实现价值链全流程改造的过程。借助科技手段,实现保险的标准化、线上化、自动化、自助化,有助于破解传统保险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逆向选择、中间渠道成本过高、理赔等服务不健全等问题,发挥长尾效应,激发传统模式下无法满足的保险需求。这其中,数据占有和利用是最核心要素。丰富客户触达、增强销售能效、提高理赔效率是最直接诉求。智能、简单、动态是最主要表现。从涉及科技领域看,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影响毋庸置疑。云计算、生物技术、区块链、物联网、虚拟现实等影响同样深远。涉及科技企业、保险公司以及服务于二者的第三方机构,共同构成了保险科技生态圈。

从全球保险科技发展情况看,保险科技生态圈的参与者大致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保险科技运用的核心市场,包括医疗险、寿险、车险、理赔给付、资产管理、分销领域等,这些市场直接面向消费者;另一部分是科技服务市场,包括IT赋能、区块链、大数据分析、数据安全保护等,以服务险企实现底层赋能为主。这两部分并没有明确界限,都是保险科技生态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内的保险科技的核心参与主体可分为四类:一是相对传统的保险及经代公司,如人保、国寿、平安,泛华、大童、明亚等;二是互联网保险公司,包括众安、泰康在线、易安和安心四家;三是涉足保险的互联网巨头和传统行业巨头:如BATJ、TMD等;四是为保险赋能的关联创业公司,按服务对象细分,包括为代理人端提供展业工具的2A公司。致力于线上和线下场景端开发,如开发退货运费险、航班延误险,以及理赔管理、SaaS等的2B公司。直接面向客户提供销售服务、保单管理及智能投顾等的2C公司。

迈向3.0时代的国内保险科技新动向、新趋势

保险行业在1990年代引入信息化技术。2012年互联网保险兴起,标志着保险科技1.0时代开启,加快线下转线上,实现前端渠道变革是这一阶段关注的重点。2015年,场景定制化保险蓬勃发展,保险科技进入2.0时代。保险场景化特别是与流量入口结合成为主流。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开始局部发挥作用。近年来,随着新技术演化、推广,保险科技3.0阶段即智能化保险科技时代大幕张开。

保险科技在国内整体仍处于2.0阶段,具有颠覆性创新属性的科技应用尚在酝酿,但在科技运用层面来已呈现新动向。一是以5G为代表的数字网络技术风起云涌。新一代数字技术商用将在降低业务成本、提升运营效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二是人工智能加速渗透,智能营销与客服促进保险智能化成效显著。2019年,客服机器人已替代40%-50%人工工作,预计2020年85%客服工作将依靠人工智能完成。三是区块链应用探索,有机会成为解决保险行业数字化转型难题、重构保险信用体系的重要工具。四是科技赋能保险经纪人,加速线上线下融合。保险科技在简化投保、保全流程,提高保险中介合作以及代理人、经纪人效率方面作用突出,不断推进线上线下融合,降低获客成本,提升运营效率、优化用户体验。

从行业发展趋势看,国内保险科技发展趋于成熟,环境更为有利。一是以阿里、腾讯、京东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凭借流量和技术优势,加速布局保险及周边行业。二是大型保险公司以数字化转型为目标,凭借资金、业务沉淀以及懂业务、有成熟团队的优势,自建或购买保险科技公司,不断获得现代化分销、数字化前端和高效化运营等能力,成为保险科技重要参与者。三是行业成长持续保持高增长轨迹。保险科技公司在资本市场估值持续上涨、初创企业价值不断提升,多元化并购活动频繁;四是监管科技的引入,或将创造了更为平稳的发展环境。未来监管科技将伴随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发展迅速迭代,有助于提升创新容忍度,明确未来发展政策预期。

在保险科技助力下,国内保险行业正进入以大数据、区块链等数字化科技驱动的时代,未来保险公司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将是科技水平的竞争。

中小险企战略考量

在科技巨头、大型保险公司持续投入大环境下,中小公司受资本、技术等限制,部分企业选择重构某项传统落后环节或开拓某个新兴细分领域,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多数企业踟蹰不前,面临着是否跟随、如何破局的困惑。基于保险科技发展广阔前景、巨大投入和不确定性,笔者认为,中小险企需要从战略层面厘清认识,回答好三方面问题:

前台、中台、后台:如何调整组织架构?在保险科技渗透下,传统的前中后台界限逐渐淡化。保险科技不再作为仅仅作为后台支撑部门存在,而是与前中台建立更多直接联系,前台部门要融入更多科技赋能角色,探索更为多元的目标考核体系,事业部制或许更为适应这一阶段要求;中后台部门要尽早评估保险科技影响,改善心智模式并持续变革。

短期、中期、中长期:重点关注哪些领域?基于目前保险科技发展形态和公司能力边界,中小险企谋划保险科技发展,更多的还是要采取追随策略。从短期和中期看,重点关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运用,在销售和服务环节提升科技赋能。善用5G技术助力相关技术手段突破局限,谋求技术发展新高峰。从中长期看,云计算、生物技术、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的运用大势所趋,应提前予以研究和考虑。此外,技术的出现并非线性的,时刻关注科技及转化动向,应当成为保险公司的必修课。

自建、外包、收购:中小险企选择哪条道路?传统业务模式下,无论大公司还是中小公司,对保险科技的认知基本停留在外包层面,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却不得不面对棘手的融合问题,极大地影响了科技落地和迭代的速度。通过自建团队,保险公司能够快速掌握技术底层,更灵活地与真实的业务场景匹配。此外,系统的运营和维护,业务、场景、技术快速变化,需要不断而快速地迭代更新。中小公司在绝大部分保险科技领域,最合适的是走轻资产道路,以开放心态与业内领先的保险科技研究机构合作,借助第三方力量提高科技赋能灵活性、可操作性、便利性。在个别细分领域,可根据自身定位和细分市场渗透潜力,立足于某一特定区域或领域“做精做强”,建立区别于大型寿险公司的差异化优势。

(作者单位:和泰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战略企划部)


中小险企如何在保险科技裹挟中前进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0-01-08

□马振涛 赵翀

刚刚过去的2019年,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是互联网保险全面转向保险科技的元年。随着技术渗透和模式变革在保险产业链的深化,关注和探讨保险领域新技术运用、新模式塑造以及由此带来的新机遇、新风口成为潮流,保险科技频频引来资本垂青。

李月敏/制图

事实上,相比银行、证券行业的大数据运用、智能投顾以及移动支付等新概念,保险业务相对传统,推进科技应用节奏保守,信息化、科技化水平更为落后。近年来,国内保险科技投资风生水起,并呈现明显的跨界融合、多点开花特质,老牌、大型保险公司加快布局,中小保险公司被保险科技裹挟而充满焦虑,从战略层面厘清认识,谋求破局具有现实意义。基于此,笔者在梳理保险科技发展现状、趋势,从组织变革、布局抉择及路径选择三个层面提出建议。

技术赋能、流程再造与保险科技生态圈构建

保险科技是技术赋能在保险领域的集中体现,是科技作用于保险行业前中后台,实现价值链全流程改造的过程。借助科技手段,实现保险的标准化、线上化、自动化、自助化,有助于破解传统保险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逆向选择、中间渠道成本过高、理赔等服务不健全等问题,发挥长尾效应,激发传统模式下无法满足的保险需求。这其中,数据占有和利用是最核心要素。丰富客户触达、增强销售能效、提高理赔效率是最直接诉求。智能、简单、动态是最主要表现。从涉及科技领域看,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影响毋庸置疑。云计算、生物技术、区块链、物联网、虚拟现实等影响同样深远。涉及科技企业、保险公司以及服务于二者的第三方机构,共同构成了保险科技生态圈。

从全球保险科技发展情况看,保险科技生态圈的参与者大致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保险科技运用的核心市场,包括医疗险、寿险、车险、理赔给付、资产管理、分销领域等,这些市场直接面向消费者;另一部分是科技服务市场,包括IT赋能、区块链、大数据分析、数据安全保护等,以服务险企实现底层赋能为主。这两部分并没有明确界限,都是保险科技生态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内的保险科技的核心参与主体可分为四类:一是相对传统的保险及经代公司,如人保、国寿、平安,泛华、大童、明亚等;二是互联网保险公司,包括众安、泰康在线、易安和安心四家;三是涉足保险的互联网巨头和传统行业巨头:如BATJ、TMD等;四是为保险赋能的关联创业公司,按服务对象细分,包括为代理人端提供展业工具的2A公司。致力于线上和线下场景端开发,如开发退货运费险、航班延误险,以及理赔管理、SaaS等的2B公司。直接面向客户提供销售服务、保单管理及智能投顾等的2C公司。

迈向3.0时代的国内保险科技新动向、新趋势

保险行业在1990年代引入信息化技术。2012年互联网保险兴起,标志着保险科技1.0时代开启,加快线下转线上,实现前端渠道变革是这一阶段关注的重点。2015年,场景定制化保险蓬勃发展,保险科技进入2.0时代。保险场景化特别是与流量入口结合成为主流。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开始局部发挥作用。近年来,随着新技术演化、推广,保险科技3.0阶段即智能化保险科技时代大幕张开。

保险科技在国内整体仍处于2.0阶段,具有颠覆性创新属性的科技应用尚在酝酿,但在科技运用层面来已呈现新动向。一是以5G为代表的数字网络技术风起云涌。新一代数字技术商用将在降低业务成本、提升运营效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二是人工智能加速渗透,智能营销与客服促进保险智能化成效显著。2019年,客服机器人已替代40%-50%人工工作,预计2020年85%客服工作将依靠人工智能完成。三是区块链应用探索,有机会成为解决保险行业数字化转型难题、重构保险信用体系的重要工具。四是科技赋能保险经纪人,加速线上线下融合。保险科技在简化投保、保全流程,提高保险中介合作以及代理人、经纪人效率方面作用突出,不断推进线上线下融合,降低获客成本,提升运营效率、优化用户体验。

从行业发展趋势看,国内保险科技发展趋于成熟,环境更为有利。一是以阿里、腾讯、京东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凭借流量和技术优势,加速布局保险及周边行业。二是大型保险公司以数字化转型为目标,凭借资金、业务沉淀以及懂业务、有成熟团队的优势,自建或购买保险科技公司,不断获得现代化分销、数字化前端和高效化运营等能力,成为保险科技重要参与者。三是行业成长持续保持高增长轨迹。保险科技公司在资本市场估值持续上涨、初创企业价值不断提升,多元化并购活动频繁;四是监管科技的引入,或将创造了更为平稳的发展环境。未来监管科技将伴随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发展迅速迭代,有助于提升创新容忍度,明确未来发展政策预期。

在保险科技助力下,国内保险行业正进入以大数据、区块链等数字化科技驱动的时代,未来保险公司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将是科技水平的竞争。

中小险企战略考量

在科技巨头、大型保险公司持续投入大环境下,中小公司受资本、技术等限制,部分企业选择重构某项传统落后环节或开拓某个新兴细分领域,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多数企业踟蹰不前,面临着是否跟随、如何破局的困惑。基于保险科技发展广阔前景、巨大投入和不确定性,笔者认为,中小险企需要从战略层面厘清认识,回答好三方面问题:

前台、中台、后台:如何调整组织架构?在保险科技渗透下,传统的前中后台界限逐渐淡化。保险科技不再作为仅仅作为后台支撑部门存在,而是与前中台建立更多直接联系,前台部门要融入更多科技赋能角色,探索更为多元的目标考核体系,事业部制或许更为适应这一阶段要求;中后台部门要尽早评估保险科技影响,改善心智模式并持续变革。

短期、中期、中长期:重点关注哪些领域?基于目前保险科技发展形态和公司能力边界,中小险企谋划保险科技发展,更多的还是要采取追随策略。从短期和中期看,重点关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运用,在销售和服务环节提升科技赋能。善用5G技术助力相关技术手段突破局限,谋求技术发展新高峰。从中长期看,云计算、生物技术、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的运用大势所趋,应提前予以研究和考虑。此外,技术的出现并非线性的,时刻关注科技及转化动向,应当成为保险公司的必修课。

自建、外包、收购:中小险企选择哪条道路?传统业务模式下,无论大公司还是中小公司,对保险科技的认知基本停留在外包层面,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却不得不面对棘手的融合问题,极大地影响了科技落地和迭代的速度。通过自建团队,保险公司能够快速掌握技术底层,更灵活地与真实的业务场景匹配。此外,系统的运营和维护,业务、场景、技术快速变化,需要不断而快速地迭代更新。中小公司在绝大部分保险科技领域,最合适的是走轻资产道路,以开放心态与业内领先的保险科技研究机构合作,借助第三方力量提高科技赋能灵活性、可操作性、便利性。在个别细分领域,可根据自身定位和细分市场渗透潜力,立足于某一特定区域或领域“做精做强”,建立区别于大型寿险公司的差异化优势。

(作者单位:和泰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战略企划部)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