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金融科技提升普惠金融效率、服务和质量

发布时间:2019-08-27 09:04:59    作者:    来源:中国保险报网

□马向东

随着普惠金融诉求的不断扩大,政策向小微金融、农村金融倾斜的力度加大。银行等金融机构希望通过降低获客成本、风控成本、运营成本,提高效率及提升用户体验,来覆盖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和更广泛的消费者,因而对于金融科技应用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金融科技让普惠金融更便捷高效

数字技术显著提升对小微、民营企业的服务效率

许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大量运用数字技术,开发出快速发放贷款服务项目(如网商银行的“310”服务,3分钟成贷,1秒钟放贷),零人工干预,效率非常高。数字技术中的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在提升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服务效率方面作用非常显著。

深度应用人工智能技术,银行等金融机构正加快实现智能决策、智能营销、智能风控、智能运营、智能客服等,智能化的手段可以优化信贷流程和客户评价模型,迅速放款,降低企业融资的综合成本,也增强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能。例如,企业在线上提出申请后,无需人工介入,系统就会自动做出贷或不贷、贷多少的判定。

利用大数据技术,从交易、结算、纳税、采购等场景切入,进行数据整合与客群特征描画,能够围绕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实际需要定制产品,精准供给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需求。大数据技术可以帮助金融机构将服务下沉,覆盖更多的大众人群;并提供金融搜索、匹配、推荐服务等方式,让用户获得高效、方便、划算且安全的服务。

区块链通过去中心化、分布式、加密、智能合约等新技术,能够改造金融的基础设施、认证系统、信任系统、整个产权识别系统和降低交易的成本。区块链技术有助于实时获取信息的需求,可以满足任何对数据透明、数据安全有重要需求的金融机构和企业,在金融机构方面能有效捕捉企业业务和现金流(运用区块链的技术特性将企业的现金流形成过程记录并呈现出来),并实时监控,帮助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以真实的应收账款数据为依据,获得无担保、无抵押贷款。区块链技术应用于贷款征信、用户身份防伪和提升获客能力等,能极大优化用户体验,延伸获客渠道,满足“短、小、频、急”的融资诉求,更好地服务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区块链技术为支付领域所带来的成本和效率优势,使得金融机构能够处理以往因成本因素而被视为不现实的小额跨境支付,有助于普惠金融的实现。

科技智能匹配系统让客户享受一站式金融服务

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技术,使互联网上产生了不同于传统金融市场的新金融市场及新金融生态,客户行为和需求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客户通过一些科技智能匹配系统,可以一站式比较金融机构数万款贷款产品(涵盖个人消费贷、经营贷、房贷、车贷等等),更全面了解金融机构的产品和服务,筛选产品并直接提交申请,让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和广大消费者享受到高效便捷丰富的金融服务。

金融科技的发展,使银行等金融机构更有能力为缓解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提供一个与以往不同的解决方案。银行等金融机构进一步强化与互联网、大数据的融合,深度挖掘自身金融数据和外部征信数据资源,在加强风险控制的前提下,利用大量数据指标体系,探索创新全流程线上贷款业务方式。并挖掘现有的创新案例,尽快总结其创新的实质,归纳可推广的经验,由此把创新实践和顶层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提高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效率。

金融科技加大普惠金融服务力度

金融科技赋能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包括农户)对于资金有较强的需求,但一些小微企业的财务报表不完善,民营企业融资又过于依赖抵押担保,这使得银行等金融机构顾虑因信息不对称而至风险难把控。如何为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破解资金短缺之困境,既实现普惠金融目的又能控制不良率,是银行等金融机构面对的一个实际问题。

运用金融科技已成为破解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难题的重要手段,依靠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建立更为科学的风险评价和控制体系,可以整合工商、税务、电力、社保等政府部门数据,通过大数据风控模型进行分析,识别出真正的经营者并对经营状况进行较为精准的画像,同时对一些风险状况进行提前预判,以此增加各方信息对称性,使银行等金融机构更充分了解融资方的需求、实现线上选择客户、线上控制风险,无需客户准备复杂的申请材料,降低成本。

金融科技打造更适宜普惠金融的业务模式

依托金融科技搭建的普惠金融业务“聚合模式”,将获客、数据、风控、增信、资金等业务节点中各有所长的机构连接起来,让这些业务的参与方能各自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形成规模经济效应,为普惠金融人群提供多元化、体验便捷、价格可承担的信贷解决方案。

“聚合模式”利用不同节点的比较强项,不但发挥了线上经营模式能支持传统金融机构为移动互联网族群提供契合其习惯的快捷服务,以及积累融合的线上数据能支持互联网金融有效进行身份识别和欺诈风险辨识,便于开展小额、短期、消费性贷款业务的优势,而且克服了线上经营模式难以覆盖大量存在于线下、互联网能力薄弱的长尾人群,乃至在中大额、中长期贷款的信贷风险甄别上作用有限,使其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等群体生产经营性资金需求的服务能力受到限制的问题。

“聚合模式”更具灵活性与机动性,其实质是主动发现业务经营中的缺陷,整合在该环节具有比较优势的机构,通过协同作用消除短板,用专业化分工的方式化解现有模式难以突破的客群下沉瓶颈,同时通过最大化普惠信贷业务中各核心节点的产能、降低成本、惠及民生。

加大科技投入对普惠金融客户全面渗透

加大科技投入,着力加速普惠金融业务的线上化、数据化升级,使线上数字信贷技术更加成熟;不断打造、丰富一系列契合小微企业特点的产品,进而充实普惠金融特色产品体系;加快完善普惠金融体制机制建设,加大普惠金融业务的投放,尤其不断加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为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实现对普惠金融客户的全面渗透。

随着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相关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未来通过对小微企业的生命周期进行数字化管理,为小微企业提供的金融服务除了资金以外,还可以延展到更大范围,帮助其解决经营活动中遇到的困难。

普惠金融相对于大中型企业而言,是一个较为困难的区域,一个金融领域的“深水区”。这个“深水区”里,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遇到的障碍更多、满足需求更难。而打造小微信贷的“科技助力+模式创新”等类型方案,可以把金融资源、场景、获客方、技术方很好地联结在一起,有效切入行业的这处痛点,为“深水区”客户解决问题, 向这最具挑战性的区域输送更多更好的金融供给,向这最难服务好的客群提供更多的创新金融服务。

金融科技提高普惠金融质量

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改进信贷方式、提高信贷质量

普惠金融的前提是金融,金融本质是一种交易,是要保证现在所贷给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款项能够收回来,能够可持续发展。所以要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更好地改进信贷方式,提升信贷服务的可得性,提高信贷质量,确保普惠金融发展的可持续。一是运用科技手段把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触角和信息的触角伸到一线去,也就是伸到企业本身去,通过该方式以渗透到一线的场景,掌握全方位的信息,才能高效高质地实现普惠信贷。二是以更多的“小融”用户为目标用户,掌握住这些零售金融市场上零散的、有着个性化需求的中长尾用户(主要是个人消费者、小微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发挥金融科技的能量来满足诸多“小融”用户旺盛的信贷需求,向其供给多元、精准的信贷服务。三是积极调整贷款结构,用科技推进基于数据的信用小微贷款,以普惠型小微贷款来摆脱对抵质押物的依赖,让金融服务小微企业走上高质量发展轨道。四是利用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积极开发差别化、定制化、个性化贷款特色产品,以丰富、高质的产品促进普惠金融质量竞争。

用科技手段提升风控精准度

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做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贷款业务中的重要风险有两点:一是企业的经营数据不实;二是企业将贷款资金挪为他用。提升对这两点风险的风控精准度,有效做法是通过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穿透底层资产,全程追踪资产方对于资金的使用、现金流生成及汇集的全过程行为,而不仅仅是关键节点的合同文本,同时确保该数据的初始来源及真实性,以此对资金安全提供至关重要的保障和支撑。

普惠金融发展的核心挑战是如何实现商业可持续性,普惠金融也是金融改革的重点之一,金融改革就是要取得一系列创新产品和模式,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普惠金融应紧紧跟上新形势的新要求,银行等金融机构要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群众,坚持服务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不断加大解决小微、民营企业融资的面、量、利率和控制其融资风险的力度;坚持拓展金融科技应用并以科技发展引领创新,进一步做好普惠金融服务工作。

(作者系原辽宁省保险学会会刊编辑部主任)


金融科技提升普惠金融效率、服务和质量

来源:中国保险报网  时间:2019-08-27

□马向东

随着普惠金融诉求的不断扩大,政策向小微金融、农村金融倾斜的力度加大。银行等金融机构希望通过降低获客成本、风控成本、运营成本,提高效率及提升用户体验,来覆盖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和更广泛的消费者,因而对于金融科技应用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金融科技让普惠金融更便捷高效

数字技术显著提升对小微、民营企业的服务效率

许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大量运用数字技术,开发出快速发放贷款服务项目(如网商银行的“310”服务,3分钟成贷,1秒钟放贷),零人工干预,效率非常高。数字技术中的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在提升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服务效率方面作用非常显著。

深度应用人工智能技术,银行等金融机构正加快实现智能决策、智能营销、智能风控、智能运营、智能客服等,智能化的手段可以优化信贷流程和客户评价模型,迅速放款,降低企业融资的综合成本,也增强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能。例如,企业在线上提出申请后,无需人工介入,系统就会自动做出贷或不贷、贷多少的判定。

利用大数据技术,从交易、结算、纳税、采购等场景切入,进行数据整合与客群特征描画,能够围绕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实际需要定制产品,精准供给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需求。大数据技术可以帮助金融机构将服务下沉,覆盖更多的大众人群;并提供金融搜索、匹配、推荐服务等方式,让用户获得高效、方便、划算且安全的服务。

区块链通过去中心化、分布式、加密、智能合约等新技术,能够改造金融的基础设施、认证系统、信任系统、整个产权识别系统和降低交易的成本。区块链技术有助于实时获取信息的需求,可以满足任何对数据透明、数据安全有重要需求的金融机构和企业,在金融机构方面能有效捕捉企业业务和现金流(运用区块链的技术特性将企业的现金流形成过程记录并呈现出来),并实时监控,帮助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以真实的应收账款数据为依据,获得无担保、无抵押贷款。区块链技术应用于贷款征信、用户身份防伪和提升获客能力等,能极大优化用户体验,延伸获客渠道,满足“短、小、频、急”的融资诉求,更好地服务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区块链技术为支付领域所带来的成本和效率优势,使得金融机构能够处理以往因成本因素而被视为不现实的小额跨境支付,有助于普惠金融的实现。

科技智能匹配系统让客户享受一站式金融服务

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技术,使互联网上产生了不同于传统金融市场的新金融市场及新金融生态,客户行为和需求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客户通过一些科技智能匹配系统,可以一站式比较金融机构数万款贷款产品(涵盖个人消费贷、经营贷、房贷、车贷等等),更全面了解金融机构的产品和服务,筛选产品并直接提交申请,让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和广大消费者享受到高效便捷丰富的金融服务。

金融科技的发展,使银行等金融机构更有能力为缓解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提供一个与以往不同的解决方案。银行等金融机构进一步强化与互联网、大数据的融合,深度挖掘自身金融数据和外部征信数据资源,在加强风险控制的前提下,利用大量数据指标体系,探索创新全流程线上贷款业务方式。并挖掘现有的创新案例,尽快总结其创新的实质,归纳可推广的经验,由此把创新实践和顶层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提高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效率。

金融科技加大普惠金融服务力度

金融科技赋能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包括农户)对于资金有较强的需求,但一些小微企业的财务报表不完善,民营企业融资又过于依赖抵押担保,这使得银行等金融机构顾虑因信息不对称而至风险难把控。如何为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破解资金短缺之困境,既实现普惠金融目的又能控制不良率,是银行等金融机构面对的一个实际问题。

运用金融科技已成为破解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难题的重要手段,依靠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建立更为科学的风险评价和控制体系,可以整合工商、税务、电力、社保等政府部门数据,通过大数据风控模型进行分析,识别出真正的经营者并对经营状况进行较为精准的画像,同时对一些风险状况进行提前预判,以此增加各方信息对称性,使银行等金融机构更充分了解融资方的需求、实现线上选择客户、线上控制风险,无需客户准备复杂的申请材料,降低成本。

金融科技打造更适宜普惠金融的业务模式

依托金融科技搭建的普惠金融业务“聚合模式”,将获客、数据、风控、增信、资金等业务节点中各有所长的机构连接起来,让这些业务的参与方能各自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形成规模经济效应,为普惠金融人群提供多元化、体验便捷、价格可承担的信贷解决方案。

“聚合模式”利用不同节点的比较强项,不但发挥了线上经营模式能支持传统金融机构为移动互联网族群提供契合其习惯的快捷服务,以及积累融合的线上数据能支持互联网金融有效进行身份识别和欺诈风险辨识,便于开展小额、短期、消费性贷款业务的优势,而且克服了线上经营模式难以覆盖大量存在于线下、互联网能力薄弱的长尾人群,乃至在中大额、中长期贷款的信贷风险甄别上作用有限,使其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等群体生产经营性资金需求的服务能力受到限制的问题。

“聚合模式”更具灵活性与机动性,其实质是主动发现业务经营中的缺陷,整合在该环节具有比较优势的机构,通过协同作用消除短板,用专业化分工的方式化解现有模式难以突破的客群下沉瓶颈,同时通过最大化普惠信贷业务中各核心节点的产能、降低成本、惠及民生。

加大科技投入对普惠金融客户全面渗透

加大科技投入,着力加速普惠金融业务的线上化、数据化升级,使线上数字信贷技术更加成熟;不断打造、丰富一系列契合小微企业特点的产品,进而充实普惠金融特色产品体系;加快完善普惠金融体制机制建设,加大普惠金融业务的投放,尤其不断加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为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实现对普惠金融客户的全面渗透。

随着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相关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未来通过对小微企业的生命周期进行数字化管理,为小微企业提供的金融服务除了资金以外,还可以延展到更大范围,帮助其解决经营活动中遇到的困难。

普惠金融相对于大中型企业而言,是一个较为困难的区域,一个金融领域的“深水区”。这个“深水区”里,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遇到的障碍更多、满足需求更难。而打造小微信贷的“科技助力+模式创新”等类型方案,可以把金融资源、场景、获客方、技术方很好地联结在一起,有效切入行业的这处痛点,为“深水区”客户解决问题, 向这最具挑战性的区域输送更多更好的金融供给,向这最难服务好的客群提供更多的创新金融服务。

金融科技提高普惠金融质量

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改进信贷方式、提高信贷质量

普惠金融的前提是金融,金融本质是一种交易,是要保证现在所贷给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款项能够收回来,能够可持续发展。所以要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更好地改进信贷方式,提升信贷服务的可得性,提高信贷质量,确保普惠金融发展的可持续。一是运用科技手段把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触角和信息的触角伸到一线去,也就是伸到企业本身去,通过该方式以渗透到一线的场景,掌握全方位的信息,才能高效高质地实现普惠信贷。二是以更多的“小融”用户为目标用户,掌握住这些零售金融市场上零散的、有着个性化需求的中长尾用户(主要是个人消费者、小微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发挥金融科技的能量来满足诸多“小融”用户旺盛的信贷需求,向其供给多元、精准的信贷服务。三是积极调整贷款结构,用科技推进基于数据的信用小微贷款,以普惠型小微贷款来摆脱对抵质押物的依赖,让金融服务小微企业走上高质量发展轨道。四是利用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积极开发差别化、定制化、个性化贷款特色产品,以丰富、高质的产品促进普惠金融质量竞争。

用科技手段提升风控精准度

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做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贷款业务中的重要风险有两点:一是企业的经营数据不实;二是企业将贷款资金挪为他用。提升对这两点风险的风控精准度,有效做法是通过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穿透底层资产,全程追踪资产方对于资金的使用、现金流生成及汇集的全过程行为,而不仅仅是关键节点的合同文本,同时确保该数据的初始来源及真实性,以此对资金安全提供至关重要的保障和支撑。

普惠金融发展的核心挑战是如何实现商业可持续性,普惠金融也是金融改革的重点之一,金融改革就是要取得一系列创新产品和模式,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普惠金融应紧紧跟上新形势的新要求,银行等金融机构要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群众,坚持服务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不断加大解决小微、民营企业融资的面、量、利率和控制其融资风险的力度;坚持拓展金融科技应用并以科技发展引领创新,进一步做好普惠金融服务工作。

(作者系原辽宁省保险学会会刊编辑部主任)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