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保险与科技融合 探索健康保险多元化发展

发布时间:2019-05-28 08:47:25    作者:    来源:中国保险报网

□王朝晖

在互联网普及、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探索健康保险多元化发展正当其时。

2018年4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健全“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要求从发展“互联网+”医疗服务、创新“互联网+”公共卫生服务、优化“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完善“互联网+”药品供应保障服务、推进“互联网+”医保结算服务、加强“互联网+”医学教育和科普服务、推进“互联网+”人工智能应用服务等七方面,推动互联网与医疗健康服务融合,涵盖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诸多方面。随着该《意见》的落实,“互联网+医疗健康”体系和网络将逐步铺建,健康保险的多元化发展将具有更为坚实的现实基础。

近几年来,随着传统保险业务增长进入平稳阶段,健康保险借助于互联网渠道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渠道异军突起,2018年健康保险原保费收入5448.13亿元,同比增长24.12%;今年则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第一季度保费收入2172亿元,同比增长39.05%。不仅增速喜人,健康保险还积极响应公众在健康风险保障方面的需求,在产品设计与营销理念上都有了长足进步,通过微信等自媒体平台热销的百万医疗保险、重大疾病保险是其中的典型,这些产品不仅简化了投保流程和理赔流程,而且拓宽了保险责任范围,给保险消费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还将保险理念推广和普及于无形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互联网保险平台在发展过程中不仅仅满足于被动作为保险产品销售渠道而存在,而是另辟蹊径寻求商机,主动发掘保险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并反馈给保险公司,联合保险公司为消费者提供“定制类保险”。例如主打健康险服务的第三方平台健易保就将目光锁定于“带病人群”,以自身平台客户的历史经验数据等为基础,联合安心财险公司于今年4月推出了“心易保”管理式保障计划—为中老年三高人群及心梗患者提供心梗住院医疗费用保障的产品,其中还设置了“用药报销计划”来鼓励患者遵医嘱用药,期望主动介入到患者的疾病管理中以降低患者发病风险。由于该项目刚落地不久,实施效果还有待观察,但相对于传统观点普遍将“带病人群”拒之于保险门外、少数接受带病投保的产品对被保险人往往有诸多限制的情况来看,无疑提供了一种健康保险产品多元化发展的思路。

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催生了一系列新的产品以至新的商业模式和业态,保险业也受益匪浅。例如,大数据技术有利于保险公司深度挖掘保险消费者的特征,进而实现精准营销、准确核保、精准定价、产品的量身定制以及反欺诈;保险经营的实质在于服务,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使保险公司有可能大大减少人工成本,提高服务效率;更重要的是,这些新技术在保险业已经普遍应用或应用前景指日可待,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和相关互联网科技公司等在健康产品开发以及增值服务上开始进行更为广泛的探索。

近年来,随着健康保险市场竞争的加剧,经营健康保险的公司为自己的客户提供体检、预约挂号、绿色就医通道等增值服务项目的情况不断增加,这些增值服务项目已成为吸引客户的一项重要指标;为提高综合竞争力,保险公司也在不断寻求与医疗保健等相关行业深度合作的机会与渠道。近日,腾讯旗下保险平台微保联合泰康在线以及上药集团旗下的镁信健康,推出了“药神保·抗癌特药保障计划”,基础版每月保费1元,为用户提供确诊癌症后两年的抗癌特药供药保障和服务,而且药品保障范围覆盖目前社保目录外的全部12种高价抗癌特药。另一家互联网科技公司爱保科技通过“保险+科技+服务”的方式,期望打造一个连接保险公司、消费者、生态合作方的开放平台,提供一揽子高效率服务:前端面向所有用户开放,提供产寿健多元组合产品和出行、健康服务,后端连接保险公司、车生活服务提供方、健康管理服务方。

诸如此类跨行业、跨领域的合作在健康保险领域已经有了越来越多的尝试,我们也乐见其成,盼望早日开花结果。科技与保险的融合,是健康保险提供多样化增值服务的技术基础,反过来也有利于促进保险公司提升风险管控能力和优化风险管理机制。

(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保险与科技融合 探索健康保险多元化发展

来源:中国保险报网  时间:2019-05-28

□王朝晖

在互联网普及、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探索健康保险多元化发展正当其时。

2018年4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健全“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要求从发展“互联网+”医疗服务、创新“互联网+”公共卫生服务、优化“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完善“互联网+”药品供应保障服务、推进“互联网+”医保结算服务、加强“互联网+”医学教育和科普服务、推进“互联网+”人工智能应用服务等七方面,推动互联网与医疗健康服务融合,涵盖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诸多方面。随着该《意见》的落实,“互联网+医疗健康”体系和网络将逐步铺建,健康保险的多元化发展将具有更为坚实的现实基础。

近几年来,随着传统保险业务增长进入平稳阶段,健康保险借助于互联网渠道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渠道异军突起,2018年健康保险原保费收入5448.13亿元,同比增长24.12%;今年则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第一季度保费收入2172亿元,同比增长39.05%。不仅增速喜人,健康保险还积极响应公众在健康风险保障方面的需求,在产品设计与营销理念上都有了长足进步,通过微信等自媒体平台热销的百万医疗保险、重大疾病保险是其中的典型,这些产品不仅简化了投保流程和理赔流程,而且拓宽了保险责任范围,给保险消费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还将保险理念推广和普及于无形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互联网保险平台在发展过程中不仅仅满足于被动作为保险产品销售渠道而存在,而是另辟蹊径寻求商机,主动发掘保险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并反馈给保险公司,联合保险公司为消费者提供“定制类保险”。例如主打健康险服务的第三方平台健易保就将目光锁定于“带病人群”,以自身平台客户的历史经验数据等为基础,联合安心财险公司于今年4月推出了“心易保”管理式保障计划—为中老年三高人群及心梗患者提供心梗住院医疗费用保障的产品,其中还设置了“用药报销计划”来鼓励患者遵医嘱用药,期望主动介入到患者的疾病管理中以降低患者发病风险。由于该项目刚落地不久,实施效果还有待观察,但相对于传统观点普遍将“带病人群”拒之于保险门外、少数接受带病投保的产品对被保险人往往有诸多限制的情况来看,无疑提供了一种健康保险产品多元化发展的思路。

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催生了一系列新的产品以至新的商业模式和业态,保险业也受益匪浅。例如,大数据技术有利于保险公司深度挖掘保险消费者的特征,进而实现精准营销、准确核保、精准定价、产品的量身定制以及反欺诈;保险经营的实质在于服务,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使保险公司有可能大大减少人工成本,提高服务效率;更重要的是,这些新技术在保险业已经普遍应用或应用前景指日可待,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和相关互联网科技公司等在健康产品开发以及增值服务上开始进行更为广泛的探索。

近年来,随着健康保险市场竞争的加剧,经营健康保险的公司为自己的客户提供体检、预约挂号、绿色就医通道等增值服务项目的情况不断增加,这些增值服务项目已成为吸引客户的一项重要指标;为提高综合竞争力,保险公司也在不断寻求与医疗保健等相关行业深度合作的机会与渠道。近日,腾讯旗下保险平台微保联合泰康在线以及上药集团旗下的镁信健康,推出了“药神保·抗癌特药保障计划”,基础版每月保费1元,为用户提供确诊癌症后两年的抗癌特药供药保障和服务,而且药品保障范围覆盖目前社保目录外的全部12种高价抗癌特药。另一家互联网科技公司爱保科技通过“保险+科技+服务”的方式,期望打造一个连接保险公司、消费者、生态合作方的开放平台,提供一揽子高效率服务:前端面向所有用户开放,提供产寿健多元组合产品和出行、健康服务,后端连接保险公司、车生活服务提供方、健康管理服务方。

诸如此类跨行业、跨领域的合作在健康保险领域已经有了越来越多的尝试,我们也乐见其成,盼望早日开花结果。科技与保险的融合,是健康保险提供多样化增值服务的技术基础,反过来也有利于促进保险公司提升风险管控能力和优化风险管理机制。

(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