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徐建平:新时代保险业价值创造之路

——关于保险业价值创造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18-11-12 11:07:49    作者:    来源:中国保险报网

□东吴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徐建平

保险是虚拟经济还是实体经济,是价值转移、价值发现,还是价值创造,业内和各界均有不同的理解和思考。我想以价值理论,从金融保险的本质属性、功能和未来实践出发作一些粗浅的思考。

东吴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徐建平

一、追根溯源,保险立足价值创造

按照价值理论,价值是客观世界事物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意义。是否具有价值,是否创造价值,要看它是否有益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狭义上讲,是否能够解决人类生存发展中的问题,推动经济社会进步,增加经济社会的总体效益。一个行业的发展必须立足于解决社会问题,创造社会价值。

金融的本质是跨时间和空间的资源配置。通过跨越时间和空间的交换,发挥优化资源配置、有效管理风险、降低信息不对称等作用,从而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增进社会总体效益。因此从本质上来讲,包括保险业在内的金融业,不仅是价值转移者、价值发现者,而且也是价值创造者。金融也即资金融通,其核心功能是中介。但随着金融业的发展和演进,已逐步由价值转移者,转向价值发现者和价值创造者。金融与经济体系和实体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完善资源配置,平衡供给和需求,传导货币流通,管理各种风险,服务实体经济和社会管理,降低交易成本,创造信用和价值,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

保险作为金融业的重要分支,既有金融的共同本质属性,也有行业的特质属性,主要体现在它的三大功能:风险保障、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

风险保障。保险业是经营风险的行业,相对于其他金融产品,保险的核心功能是风险保障,它通过一整套风险定价和机制安排,解决个体和群体之间的风险互助和互换,实现风险转移补偿、财务规划优化、帕累托改进和社会总体效益的增进。

资金融通。保险的资金融通功能体现在保险可以通过资金的积累、分配和运用,既服务实体经济,又实现一定的经济价值,既通过价值投资发现价值和提高市场效率,又通过直接投资参与价值创造。

社会管理。保险通过经济补偿功能的发挥,能够促进协调社会各领域运转和有序发展,从而服务政府职能转变,加快社会化管理进程,提高社会运行效率,降低社会管理成本。

由此可以看出,保险业不仅起到了价值转移、价值发现的作用,更承担了价值创造的责任和使命。这也是保险行业长期发展的生存之本、立足之本。

二、多路并举,保险为客户、企业和社会创造价值

保险业的价值创造过程,可以从微观、中观、宏观层面去分析观察,保险有其自己的价值实现方式,通过业务、经营和管理,为客户、企业和社会创造价值。

在微观层面,保险通过风险转移补偿的“他助”和财务跨期安排的“自助”,在改善客户风险效用分布的同时,也通过增值服务创造价值。为降低赔付成本,保险公司有防灾减损的主观能动性,会采用预防方式的主动风险管理,如通过疾病预防、健康干预、健康管理,主动帮助客户确立健康生活理念,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美国恒康保险的“活力健康保险计划”就是一个例证,这标志着医疗健康保险已从损失补偿转变为管理式医疗,进入了健康优化的新时代。随着人们从关注死亡风险逐步向关注生存风险转变,寿险价值主张也从死亡风险保障为主逐步转向健康和长寿风险保障以及相适应的非经济性的医养、护理服务。通过财务跨期安排、产品服务化和与医养实体的结合,帮助客户实现“老有颐养,病有良医”的目标,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美好生活,为客户创造价值。

在中观层面,保险从损失补偿起源,主要的功能是风险保障。初期是单轮驱动,通过风险转移,控制了经济风险,提高了经济效率,但该阶段以价值转移的互助共济性质为主。随着保险的持续发展,为了破解经营负担和偿付能力问题,承保和投资“双轮驱动”成为主流,通过投资收益弥补承保亏损,既解决了保险经营难题,也间接为客户提供了增值服务,保险通过“三差”的专业化管理以及其他多元业务收入(管理收入、服务收入),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价值源泉,也进一步促进了行业发展。但过度依赖投资的模式叠加金融危机,给保险业发展造成了新的困境,在保险相关产业的推动和互动下,保险业逐渐进入了多轮驱动的发展阶段。保险与医疗、养老、健康等行业具有天然的融合偏好,跨界竞合促使保险业向价值链上下游延伸。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应用,为保险业新的产业格局奠定了基石,成为价值输出的重要来源,将为企业创造新的价值。

在宏观层面,保险业顺应政府职能转变和社会化管理趋势,当好政府的“接手”和“助手”,积极参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降低社会管理成本,提升社会管理效率,为社会创造价值。保险产品具有社会属性和公共特征,承载着社会管理的职能。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通过商业机制,保险可服务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发展,提升社会保障服务效能,有效改善资源配置及效率;另一方面通过税优健康险、大病保险、税延养老险和长期护理险等,保险主动承担养老健康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社会问题,助力经济转型升级;同时依托保险资金长期性、稳定性特征,积极服务实体经济,对接“一带一路”、“健康中国”、“美丽中国”、“乡村振兴”等战略,发挥保险资金运用的价值创造属性。

三、面向未来,当好价值创造者

近年来,随着金融改革不断推进,“保险姓保”持续深化,保险行业经历着从做大到做强做稳的进阶;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区块链等新科技的发展,在更高维度上为保险赋能;经济社会发展、中产崛起加速民众保险意识的觉醒;老龄化加速、二胎政策放开等人口结构变迁促使保险需求进一步显性化,监管、市场、客户需求的变化都对保险公司经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险行业发展加速回归本源,险企开始寻求从规模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价值转型。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迸发、不断升级的保险需求,保险业特别是寿险业要把握当前的历史性机遇,面向未来,探索差异化的创新,当好价值创造者。

(一)推进价值成长

从行业的初心来看,寿险是着眼于客户需求的风险管理机制。因此,寿险的价值不仅包含寿险公司的当期利润、内含价值、长期价值等,更包含满足客户深层次的风险管理、健康管理和财务规划等真实需求。

一是提升客户价值。以客户为中心,洞见和确立客户价值主张,发挥寿险在产品设计、服务保障、风险干预等方面的专业优势,融合内外部资源,深层次满足客户需求、参与社会治理,为客户、员工、股东和社会创造价值。

二是开拓价值业务。准确定位和整合渠道,推动业务、队伍和渠道向价值转型;同时,打破渠道界限,通过流程再造和基础设施升级,加强风险管理主动性,实现客户高频接触,提供财务保护和多维度服务。

三是优化服务体验。优化服务品质,提升服务水平,从单纯地提供保险产品,向产品的服务化和流程化发展。同时可拓展服务领域和空间,充分利用险企独特的资源优势,为客户提供保险责任以外的有价值的附加服务,如风险咨询、风险管理、防灾防损、资产管理、内控建设等,结合养老、医疗、护理保险等产品,提供健康管理、医养医保结合等服务,既提升客户体验,又拓展保险价值链。

(二)加快科技融合

科技是生产力。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和物联网等底层技术为支撑,新科技的商业运用日趋成熟,推动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深度融合。当前,保险与科技的结合也在不断深化,移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不仅提高了保险产品、销售、两核、精算等环节的效率,也将带来从用户习惯、产品服务到商业生态的一系列变革。险企可通过内部变革和调整,强化运营、销售、客户、风险的管理,利用自身的数据优势,融合科技创新,把产品、场景、服务串联起来,做好保险客户经营和上下游的产业链的整合和延伸,实现从产品供应商到保险金融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跨越。

(三)构建平台生态

险企不能满足于产品种类、销售渠道或服务方式的改变,还应着眼于构建平台、生态,加快生态布局和资源整合,推动整体商业模式的创新,致力于帮助客户过上健康长久的生活,从而创造共享价值,找到新的价值源泉,实现新的价值增长。

一是打造客户经营平台。着力推动从基础层面转型升级,通过实施加载支付、联通、互动功能的账户化,推动保单账户化、账户统一化和功能多元化,构建和运营好综合账户服务体系,通过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了解满足客户的真实需求,增加客户黏性,实现从以保单为中心到账户为中心再到客户为中心的转变。

二是打造大健康服务平台。通过健康产业价值链扩张,逐步构架大健康业务链、服务链、产业链和生态圈,既可以积极参与医改深化,对接健康中国战略,服务养老健康体系建设,也可以延伸保险投资,根植实体经济,提升盈利能力和竞争优势,与此同时,还可以更好地抓住养老健康保险的历史性发展机遇,与保险主业形成良性互动。第一从产品到健康服务:从单纯地提供保险产品,结合养老、医疗、护理保险等产品,提供健康管理,整合一系列的大健康服务,构建涵盖健康保障、健康管理和医疗护理等覆盖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体系。第二从服务到健康产业:结合服务体系的构建,把握投资机遇,发挥保险资金优势,有选择地逐步切入健康管理公司、医院、门诊、体检、护理机构、养老社区等健康产业的投资和布局。第三从健康产业到健康服务生态:通过产品到服务,再到产业布局,结合新技术的应用,实现信息互联和数据共享,用户、数据的拓展和相互转化,逐步实现全渠道经营、垂直化经营,形成大健康服务平台和生态,让保险成为一种健康生活方式,保险业成为大众的健康生活管家和人民美好生活的使者。

三是打造专业化、市场化的投融资平台。根据自身禀赋,整合内外部资源,发挥保险资金运用优势。一是延展从健康养老产品、服务到产业投资的价值链,实现全过程管理、深层次参与,打造大健康生态;二是匹配保险资金特征,积极参与实体经济发展,对接国家战略,在服务和参与经济建设中创造价值,推动公司和行业转型创新升级。

以上保险价值创造的三大方向(价值成长、科技融合、构建平台生态)顺应了经济社会发展和金融体系改革的趋势,在理念和实践层面,需实现好三个转变。

一是从业务到服务的转变,即服务化。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保险产品从业务向服务转化成为一个趋势,从一次性消费和赔付,逐步转变为高频互动:既有健康干预的沟通,也有保险责任的多次赔付,还可能有产品账户化的日常支付场景。产品的服务化、流程化,既改善客户的体验,又增加了与客户的互动,拓展了保险的价值链。

二是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即互动化。新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数据采集和分析能力的提高,使保险公司从一个被动的理赔支付者,转变为一个预防型和主动的风险管理者。例如美国恒康保险,通过健康管理的前置,使资源从后端的赔付支出逐步前移至客户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实现客户、公司双赢的格局。

三是从生产到生态的转变,即生态化。随着商业模式变革和产业发展,产业边界逐步模糊,产融竞合成为趋势。通过产业融合、科技赋能,实现保险机制与外部资源的整合,使险企从单纯的产品生产和销售,成为一整套风险管理的方式并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形成客户服务的闭环,构建起平台和生态,从而创造新的价值源泉和价值创造方式。

保险价值起源于专业,发展于融合,升华于生态。我们需认识到,保险业发展也遵循螺旋式上升的规律,在正本清源后,保险应立足客户需求,着眼创新模式,面向未来,承担起价值创造的重任,实现成为人民美好生活使者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