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大数据、业务创新和安全:智慧保险的“一体两翼”

发布时间:2017-12-26 10:28:13    作者: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信息科技驱动保险业由信息化、数字化进而步入智能化,智慧保险时代来临。新时代带来新的客户需求、新竞争环境,新的挑战和机遇。大数据、创新驱动和信息安全,成为智慧保险时代的“一体两翼”。互为依存,良性循环。

□冯国震

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之后,万物互联、人工智能又成为新科技浪潮。保险行业和信息科技从上个世纪末走到一起,如今融合已经越来越深入。怎样应用信息技术和思维改造保险行业,应对挑战、创造新机会,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从信息化到智慧保险

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保险企业基本实现了核心业务流程的电子化和网络化。此后,从产品的线上化、定制化,到完成数据集中化、运营集约化和流程电子化,我们认为到这一时期,大部分险企已经完成了信息化改造。

接下来的工作是,伴随新的技术,如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基因技术,以及生物识别、影像识别、定位技术、遥感技术等被发明并投入应用,这些新技术手段迅速提升保险行业服务能力的同时,也从本质上改变了险企内外经营环境,新一轮科技浪潮给险企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例如,日本保险公司Fukoku Mutual Life采用IBM人工智能平台Watson取代部分保险索赔计算的员工,对赔付申请相关的诊断证明和资料实施自动分析和处理,简化了审核流程、缩短了报销时间。同时,基于大数据的防范欺的模型,还极大地提升了理赔效率、降低了理赔的风险。美国保险科技企业Lemonade也引入叫“Maya”的人工智能系统,来帮助客户计算保险费率,进行自助投保,依据客户的需求自动给出保险方案。

在美国,有保险公司通过在客户的车里放置传感器来追踪行程,监测车主驾驶习惯,并依此计算保费。人寿保险公司John Hancock,为那些自愿的客户提供运动传感器,根据收集的顾客生活方式数据实时设置保费,给予相应优惠。

从保险信息化到数据化、智能化,智慧保险时代大幕初启。

新环境、新场景、新市场

智慧保险时代,主要有下面几个特征:

首先,社会环境:80、90后,所谓数字一代成长起来,更习惯数字消费,关注在线体验;其次,监管环境:统一客户信息,数据整合、安全和隐私等监管和合规的要求更加严格;第三,竞争环境:互联网+,跨领域、跨行业竞争加剧,险企要学会竞合,提升产品和服务能力;第四:技术环境: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AI等技术出现和应用,为险企业务和价值创新,提供更好的洞察和工具。

新技术和保险的融合,智慧保险落地的关键,必须聚焦三个方面:大数据、业务创新和安全。

(1)大数据

保险天生属于资金和数据密集行业。对数据的集中、整合、共享、挖掘,以及新技术手段应用,已经成为险企新产品开发、客户服务、经营决策、战略制定等一切的基础。大数据系统已经成为智慧保险的大脑。前提是,要解决险企内部的数据分散和孤岛问题,将各种数据整合到一起成为企业真正数据财富,并进行有效挖掘和分析,才能让数据真正在产品设计、客户画像、精准营销,已经产品定价、反欺诈、核保核赔等方面发挥真正的作用。

险企大数据环境营造,一方面要破除掉内部数据部门、区域壁垒,建立起统一的数据仓库和数据集市,这里面包括结构化数据也包括非结构化数据;另一方面还要积极通过行业平台建立行业内数据共享方法和机制,为企业间数据共享提供支持。同时,也要积极探索接入外部,如公安、气象、税务、医疗、教育、信用、移动通信等(脱敏)数据源,或通过地理位置、社交网络和物联网手段获取合规的外部数据。

(2)创新服务

随着移动互联、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必将推动保险行业产品和业务经营、风险管理、销售和服务方式的深入变革。场景化、个性化服务,精准营销、产品创新、反欺诈、客户推荐、智能定价……保险服务和产品创新都将是下一步的发力点,包括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定制产品,侧重事前防范和风险主动保护,提供与保险相关的多种增值服务;统一体验,确保客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都可以与险企互动,提供统一连贯、无差别体验;险企的管理从“人工为主”转变为“智能优先”,依靠大数据决策,实现运营的标准化、精细化和智能化;

大数据驱动,提升安全和风控水平,为客户提供线上线下,健康、出行、居住、环境等全方位的保护和产品;移动网络、传感设备等应用,让险企获得更多客户高频接触,更深入地了解客户,极大提高客户价值和黏性;更进一步,技术还模糊了产业边界,险企必须习惯和更多的跨界行业、企业一道竞争和合作。

通过先进的数据挖掘技术,获取海量数据价值化,据此发现市场、核定价格、评估风险,为险企经营决策、资源配置、产品创新、精准营销等提供数据支持,也可以更好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数字化服务场景和客户需求,也将成为险企争夺客户的新战场。比如很多新型的互联网保险产品,像土耳其的一家保险公司Günes Insurance,开发了一款针对Facebook用户的保险,提供对数据丢失的保障。该产品获得了14万保险用户。

利用人工智能来辅助核保、核赔、再保险的处理,以及虚拟现实技术在财险的承保、理赔的现场调查等领域的应用。基因、影像、遥感等新技术和设备的应用,也在农业保险,特别是种植险领域被应用。例如在作物大面积受损以后,就可以利用无人机或遥感技术科学定损,实现天地空一体化的信息管理,实现“按图承保、按图理赔”。

利用信用评级技术,可以对被保险人做信用评级,划分不同的信用等级,给出不同的“信用授信”。如果认定了被保险人信用等级 “非常高”,相应保费可以下降,理赔手续也可以大大简化。更进一步,险企甚至可以依托数据共享平台,有效延伸保险参与社会治理的范围,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社会和客户提供更加全面的风险保障和预期管理。

(3)信息安全

一方面,新技术给险企各种创新提供工具和可能性,大大提升了交易的个性化、便捷性和效率;另一方面,伴随新技术的使用,也不可避免产生新的风险。新技术极大提高交易风险和管控的难度,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随时在线,交互式的线上新业务带来的监管和安全隐患;数据集中,险企信息系统架构日趋复杂,考验安全可控的能力;有组织、有目的的针对保险信息系统的攻击越来越多,新型攻击威胁巨大以及在大数据时代,保险消费者数据使用、个人隐私保护等诸多的问题。

企业数据和信息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险企信息安全架构也日趋复杂,海量信息除了需要被适时处理、关联分析,也必须适时监控,实现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和主动安全防御。尤其伴随《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实施,也要求险企建起与大数据时代相适应的,主动、合规、有效的安全管理和风险防控体系。包括技术上统一架构设计,建立集中的IT指挥管理体系;建立强健的风险控制系统,实现更严格的智能安全管控。坚持重点风险的适时分析和报告制度,强调风险的量化分析,科学评估风险;对发现的风险隐患,及时进行风险提示和提供解决方案,从事后风险处置转变为事前主动防范。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并协同推动保险反欺诈工作,进一步加大跨公司、跨地域和跨领域的数据共享,整合社会公共数据,夯实运用信息技术打击保险欺诈的基础。

大数据的存储和使用,本身会带来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需要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的双重保护。与此同时,运用好大数据技术,也能帮助险企在反欺诈和信息安全感知防御能力上取得突破,化被动安全为主动安全。

“一体两翼”新格局

总体来说,大数据使险企能更好认知客户,针对性地提升数字服务能力。

大数据是基础。所有用户画像、反欺诈、流量分析、智能客服,新业务开发和安全管理,核心都是基于大数据驱动的。基于大数据和其他技术的创新服务,也能够使客户更好的感知保险科技,并在服务体验中产生大量有价值的数据。而创新服务的发展,又依附于信息安全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信息安全能力的不断完善。主动智能的安全保障,反之也能推动数字服务更加大胆地开展和保险服务创新。

大数据、业务创新和安全“一体两翼”,将驱动保险的交易与服务从传统的以产品、渠道为核心,进入到科技创新、场景创新和生态创新的智慧保险时代。

(作者简介:毕业于浙江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清华大学联合培养金融财务MBA,现任职于保险公司信息安全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