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互联网为相互保险发展提供便利

——专访众惠财产相互保险社创始人李静

发布时间:2017-03-07 11:01:05    作者:苏洁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记者 苏洁

2月14日,众惠财产相互保险社(以下简称“众惠相互”)正式获得保监会开业批复,这是继去年 6月份,众惠相互、信美人寿、汇友建工三家相互保险组织经保监会批准筹建之后第一家开业的相互保险公司。这也标志着我国相互保险制度的破冰,为中国保险市场注入了“新鲜血液”。相互保险在中国市场如何发展?相比传统保险公司,有哪些优势?《中国保险报》记者独家专访了众惠相互创始人李静,结合公司发展以及市场环境,她描绘了相互保险在中国的前景和方向。


众惠相互创始人 李静

服务中小微企业为使命

《中国保险报》:您履历比较丰富,也很有传奇色彩,可以说懂保险、通金融、擅长互联网,担任众惠相互创始人,是什么契机,基于怎样的选择?

李静:1992大学毕业后,我就进入全球性相互保险组织——中国船东互保协会工作,胸怀对相互保险的深刻理解与热情,以及在保险及金融科技行业深耕二十四年这样一个经历。但回过头来,我始终心系全球相互保险的发展,密切关注中国保监会对相互保险的探索步伐。2014年5月13日,保监会颁布《相互保险组织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后,在永泰能源等主要发起人的支持下,546名发起会员联名发起设立众惠相互,选任我担任组长,组建成立众惠财产相互保险社筹备组,推进众惠相互筹建工作。

《中国保险报》:在您看来,您眼中的相互保险是什么样的?据悉,众惠相互主要会在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上发力,以“信用保证保险”形式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风险难题,为何会选择这个领域?

李静:相互保险组织有三个主要特征:一是会员共有。相互保险组织没有外部股东,由全体会员共同所有,保单持有人兼具组织所有人和投保人的双重身份,能够避免保险人和投保人之间的利益冲突,有效防范道德风险;二是会员共治。相互保险组织实行会员自主管理和相互监督,最高权力机构会员代表大会一般实行一人一票的表决方式,会员可以平等参与公司管理;三是会员共享。相互保险不追求股东利润,经营盈余由全体会员共享,在运营上更加重视被保险人的利益,可以为会员提供最经济有效的保险服务。

之所以选择中小微企业,是因为相互组织形态在中小微企业保险服务中具有先天优势:相互制机构所特有的“自愿联合、相互扶助”的理念,与小微企业保险服务中“集腋成裘、互助联保、分散风险、稳定经营”的特征之间具有天然的契合性。

众惠相互开展信用保证保险的优势在于:投保即会员,以会员互助共济为核心。从业务上主要体现在“独立”和“统一”两个方面。“独立”是指信保业务系统独立于公司核心系统,从而提高了信保业务的产品开发效率,免去了层层审批的繁琐过程;充分利用大数据和区块链等技术优势,依托发起会员的数据积累与大数据风控手段,逐步搭建基于行业供应链信息以及信用信息的大数据平台,积极引入第三方数据合作伙伴,提高数据采集分析和建模能力。同时,信保业务执行力和灵活性上也大大增强,我们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针对供应链金融、融资租赁、汽车金融、个人消费贷款、贷款履约和网络支付等多个信用保证保险特定领域制定了有针对性的产品策略和运营团队。“统一”是指坚持恪守保险公司的统一内部风控制度和标准化作业流程,成立专门业务审核委员会,经办人员执行“分岗设立、分级审批”原则,建立完备的内部风控流程和交叉检验机制。

借助互联网发展相互保险

《中国保险报》:您提到“相互保险一定要与互联网、金融科技相结合才能取得成功”,怎么理解?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层出不穷的新技术如何助力相互保险的发展?

李静:以往相互保险以同质化风险人群为服务对象,受限于时空距离,传统相互保险机构很难大范围地去发掘同质风险人群。如今我们无需再回到熟人社会的模式下发展相互保险,互联网天然形成一个渠道,大大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减少了时空距离带来的信息不对称,在更大范围内快速聚集有同质风险保障需求的人群,突破传统相互保险的范围和地域限制,为相互保险发展提供更加便捷的条件。且传统意义上的相互保险机构一直被人诟病可能存在信息不透明、内部人控制等风险,在移动互联时代将得到很好地解决。借助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相互保险机构可以持续、实时地与会员进行双向沟通,信息披露也可以第一时间让分散在各地的会员获知。会员则可以依靠互联网,方便地行使自身权利,履行相应义务。更进一步的是,新技术的共享精神更加凸显了相互保险源于“互帮互助”向善力量的公益、聚善属性。政策的明确支持、政府的大力推进、社会的快速转型、汹涌澎湃的“互联网+”等多重利好因素使相互保险的未来充满了更多的可能性。

众惠相互依托发起会员的数据积累与大数据风控手段,将逐步搭建基于行业供应链信息以及征信信息的大数据平台,积极引入第三方数据合作伙伴,提高数据采集分析和建模能力,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信用保证保险服务。

一揽子风险管理计划

《中国保险报》:另外,除了新技术的应用,您还提到相互保险还需要找到最合适的产业场景,以中小微企业组成的封闭性上下游产业链客户是典型的相互保险应用场景,未来公司将在这些场景上衍生哪些服务?

李静:相互保险并不是社团计划或具体产品,而是一种组织形态。众惠相互将以产业链上中小微企业为主体,依托产业链风险管理和大数据征信优势,对中小微企业开展信用评定并定制开发一揽子风险管理计划,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风险管理服务,提供信用保证保险、短期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等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