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跨界之战 险企无可回避

发布时间:2016-12-26 08:35:09    作者:赵辉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赵辉

刘慈欣的小说《三体》里面有个“二向箔”,小说中,这个玩意儿可以把所有接触者从三维降维到二维,是高等文明用来打击太阳系文明的武器;当人类无法适应二维的时候,地球文明被毁灭也就是必然的了。

今天险企所面对的某些跨界竞争态势,颇有三体世界来袭的感觉,我们也许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面临着逼近的“降维攻击”,一旦被挤压到平面上,生存将出现危机。

从那些近来投资保险企业的公司身影中,我们看到了强大的BAT,各个生态领域的巨头,包括大健康、汽车产业、互联网科技公司、零售、制造巨头的身影。这种投资已经远远不是简单的资本运作,而是跨界者们携各自所掌控的客户群体、生态体系、大数据资源,对保险公司所发起的强大竞合,而它们的优势往往恰是保险公司们极为缺乏的。

从点对点竞争到跨界生态竞争

今天的产业竞争,正进入了无边界时代,产业边界日益模糊。就保险业而言,之前仿佛不搭边的产业,当下越来越紧密连接,互联网、O2O、人工智能、各种服务业、制造业中,保险的身影无处不在。

在这个跨界的时代,竞争已经从产业内点对点的竞争,变成了跨界的竞争,生态与生态的竞争。你不走出去,就只能眼睁睁看着外面的企业进来,争夺你的客户,蚕食你的利润,这时候的竞争可能就是新模式与传统模式的对决。事实上,阿里巴巴对金融业的强力渗透,微信对传统通讯业的进攻,小米、乐视对于电视产业的颠覆式入侵,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别再麻木了

唯有跨界!险企需要将自己的产品、服务与外部的生态进行连接,整合,打造跨产业边界的系统,大胆采用免费与收费结合的盈利模式,发挥体系优势。这样才能避免像一些传统制造企业一样,被颠覆性商业模式打得措手不及。

事实上,一些保险业的高管还是以相对封闭的思维来看待业态竞争,只看到业内的竞争者们。如果从整个中国产业生态与整合的视角,从中国产业结构变迁的视角,来看竞争格局,就大大不同了。火星人已经在你的产业内编织它们自己的生态,你能一点都不感到警觉吗?

主动跨界,而非被动跨界

也许你会问,哪个保险企业没有跨界,与外部生态合作?我这里所指的跨界是主动的跨界,是形成鲜明、决然的战略体系之跨界,而不是只被产业边界外的合作伙伴所牵引,或是被零散逐利机会驱动下的跨界,更不是迫于无奈下的跨界。后者就像诺基亚式的转型,某些传统银行仓促之间的电商平台布局,只是生物性的条件反射。

当你主动跨界与连接时,就掌控了利润的选择与分配权,处于价值链的上游。众安保险战略发展部总监王敏曾经举一个例子,传统的信用保证保险与银行合作,客户到银行贷款,当银行觉得这个客户风险等级比较高时,才会让他买信用保证保险;由于银行优先挑选客户,保险公司则被动去连接风险等级较高的客户。在这种业务模式中,银行先挑选优质客户,只有当利率也难以抵消风险的时候,银行才会让客户去买信用保证保险。

不过,众安保险则打破了上述传统的做法,先去找客户,再带着客户去找银行;找到客户后,基于众安保险积累的大数据,给其一些风险定价(基于数据基础,保险公司可能更愿意为这个客户出具信用保证保险),然后再把银行连接进来,此时保险就做成了上游。

领先的跨界者们

幸运的是,在我所采访的保险业掌门中,有一些已经意识到这点。“在新商业模式下,寿险公司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在于构建并主导跨界融合的大寿险生态圈。”太平洋寿险掌门人徐敬惠这么认为。太平洋寿险正在打造自己的跨界生态圈。

泰康保险这几年毅然进入养老和医疗产业,甚至收购医院,打造泰康医养融合模式,并将此清晰地界定为未来的战略,全面分享老龄化的红利,通吃产业链。

众安保险自成立以来,开发出包括步步保、维小宝、航延险、知因保、轮胎意外保、小米盗刷险等数百款场景化保险产品。众安保险的服务已经渗透到旅游、硬件、家装、零售,乃至法律咨询等多个产业。

马明哲更是在今年新年致辞中指出,“我们围绕用户的“医食住行玩”需求,不断完善线上平台,提供多种服务和产品,将金融嵌入线上生活服务,逐步横向迁徙。”平安好房,平安好医生已然开始绽放。

跨出产业边界,保险业具有天然的优势。首先,保险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支付工具,可以整合相关产业的服务,形成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其次,保险产品能够渗透到各个场景中,它可以作为粘合剂,来连接各种产业的产品和服务,让自己成为生态网络的中心节点;除此外,保险所掌握的大数据真实,可信,最有价值。与其让其他产业竞争对手来颠覆我们,不如我们攻上火星,瓦解他们的竞争优势,让他们成为我们所编织生态的一部分。

此中,保险业所提供的风险保障能力完全可以成为一种强大的竞争利器,引导保险公司进入到各个相关产业中,编织自己的生态,分享更大的盛宴。

(本文作者为《中国保险家周刊》主编)

扫描二维码,查看本文更多精彩,并与作者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