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Insurtech:激活传统保险市场的“鲶鱼”

发布时间:2016-12-20 10:50:01    作者:王小韦 张婷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王小韦 张婷

Insurtech(保险科技)是一个集新兴和传统于一身的事物。说新兴,在于提出Insurtech概念,恰逢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区块链等新兴技术接踵而至,与保险业结合,改良传统保险市场;说传统,在没有提出Insurtech概念时,各类保险主体,积极引进新技术,改进办公和经营条件。但是,Insurtech概念一经提出,并牛刀小试于车险市场,的确存在改良传统保险市场的基因,发挥激活传统市场的“鲶鱼效益”。

“鲶鱼效应”背后

借用“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来评价 Insurtech的今天和明天,也恰如其分。一是主体寡。理想的Insurtech应当普惠各类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以及保险中介机构,而目前落地的仅限于一两家保险中介机构或者准中介机构。二是险种少。理想的Insurtech应当涵盖人身险和财产险全险种,而目前落地的仅限于车险。三是环节短。理想的Insurtech应当贯穿于保险经营的全过程,例如承保前的风险识别和评估,承保后的风险隐患检查、防灾防损,出险后的损失查勘、理算、赔款支付、后续合同处理等一系列善后工作,而目前落地的仅限于车险销售环节和比价系统,增值服务落实难。四是技术少。理想的Insurtech运用的技术泛指互联网、区块链等,目前落地的技术主要是手机APP。尽管Insurtech短板显而易见,但丝毫没有禁锢Insurtech对改良传统车险市场的“鲶鱼效应”。

“鲶鱼效应”背后,其竞争优势非常明显:一是理念新,为车险客户提供增值服务。二是手段新,发挥互联网可以收集和分析海量数据的优势。三是切点新,发力于车险经营短板。综合起来看,Insurtech是会改良传统保险市场的“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指日可待。

“两条小鲶鱼”来了

瞭望国内保险市场,真正落地实施 Insurtech的机构可以分成两大类,也可以比喻为“两条小鲶鱼”。

一是保险公司类。2013年,我国成立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以来,迄今为止互联网保险公司有4家,这些公司的股东结构中都有传统保险公司的影子。这种意义上的互联网保险公司与现在通常所讲的互联网保险业务有本质区别。前者是指有互联网的思维,对传统保险业务进行“脱胎换骨”式改良,而后者是把传统保险销售渠道放在互联网平台上。从险种结构看,该公司主要开展意外险、退货险等,对于车险上鲜有涉及。究其根源,发展短板还是在于出险后,缺乏相应的查勘队伍。

二是中介类或者准中介类。在这个群体中,真正号称Insurtech的寥寥无几。其实,在目前市场中,有很多类似的车险比价平台,其展业手段一致,而这类公司开展的业务单纯是车险。

Insurtech改良传统的保险行业,有自内而外和自外而内两种路径。路径一,传统的保险公司主动作为,积极联系互联网企业改良经营行为,彰显精耕于保险行业高官的远见和卓识;路径二,保险业外的互联网企业,瞄准目前车险经营产业链条的薄弱环节,谋求商机,倒逼保险公司或者引入互联网企业,进行主动改良,要么被动与互联网企业开展合作,体现了互联网企业的远见和卓识。

Insurtech发展的“一大二小”

在庞大的传统保险企业面前,这“两条小鲶鱼”能否活下去,除了自身体格强壮外,还需要研究汽车销售、维修、保险和保险中介综合改革变化,对自身存空间的放大和缩小的影响。

一是深化商业车险改革,放大生存空间。目前实行的商业车险改革,始于2015年6月1日。试点一年后次年6月份开始,全国推广。紧扣本文的研究视角,新一轮商业车险改革亮点在于更加明确代位求偿权流程、传导车险价格与出险频次挂钩信息号、传导了车险价格与“零整比”为标准的汽车车型挂钩。资料显示,北京等地车险价格与闯红绿灯等违章性质相挂钩。商业车险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车险价格改革。车险价格费率因子的多寡,决定Insurtech生存空间的大小。

理论上说,车险价格定价机制有随车、随用和随人原则。在车险发展初级阶段,一般实行随车原则,车险价格高低取决于车辆原始购置价、零整比系数等,不考虑投保车辆年行驶里程、行驶区间、加油及刹车习惯等使用因素,不考虑驾驶人遵守交通法规、年龄、驾龄等人的因素。由于决定车险价格的因子少,所以车险价格相对粗放,也为车险价格打折留足了空间。如果车险经营规则进一步深化改革,充分考虑随用、随人的因子,车险价格有可能做到“一人一车一价格”,那么低风险客户车险价格会更低,打破现在的“地板价”;高风险客户车险价格更高,捅破现在的“天花板价”。虽然说车险市场竞争加剧了,但是有利于公共交通安全,有利于社会治理。深化商业车险改革,其实是拓宽了Insurtech的生存空间。

二是落地中介改革,缩小生存空间。总体上看,近十年来保险中介监管改革力度大,变化快。以2015年6月商业车险改革为时间基准,反映保险中介监管改革两个重要时间节点。第一,2012年3月份至今,暂停为4S店为代表的车商等非银行类兼业代理机构(简称“兼代”)市场准入,同期调高了保险专业中介机构(简称“专代”)市场准入门槛;第二,2015年4月间,伴随着《保险法》修订,保险个人代理人(简称“个代”)准入门槛一降到底,从业资格从监管部门考试核准改革为用人单位自主确定。所以,2015年5月以来,个代大幅飙升,专代稳步上升,兼代止步不前。2015年10月间,保监会发文对保险中介市场进行改革,拟恢复兼代审批。新政策如期落地,保险中介市场将呈现兼代雄起、专代骤降、个代萎缩格局,这就缩小了Insurtech的发展空间。

三是推进汽车产业改革,缩小生存空间。当前,以4S店为代表的汽车经销商,稳坐车险销售的第一把交椅,主要由我国当前汽车流通和维修政策决定的。按政策政策,汽车生产厂家向市场提供整车、零配件,汽车销售商同时是汽车销售和保险公司的代理商。在保险实务中发现,由于一家汽车销售商可以同时代理多家保险公司的产品,参与竞争的保险公司争相给汽车经销商提供优惠条件,例如代理客户报案、一定权限的代理查勘、甚至免现场,所以大品牌、大销量的汽车经销商成为汽车销售和保险代理双赢家。

按照有关部门的改革意见,汽车流通行业逐步实行多品牌销售、维修市场推行同等质量零配件认定。改革政策改变汽车销售市场格局的同时,也将改变保险市场的格局。

Insurtech能否活下来,一定要技术进步和监管改革交叉伴生、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营造良好的竞争空间。

(作者单位:陕西保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