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区块链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发布时间:2016-11-08 10:31:51    作者:王小韦 王雨飞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王小韦 王雨飞

从互联网显示的信息看,最近区块链技术受到多个行业的关注和热捧。经过悉心研究,笔者结合当前保险市场实际,谈谈区块链技术对保险业改良需要具备的条件。

区块链+金融 众说纷纭

综合多条信源,笔者认为当前区块链技术发展具有三大特点:

一是前瞻性。整体看尚处概念阶段,即使兴趣最浓的IT行业、金融行业尚未真正运用于实务。远望全球领先的保险公司尚未找到改良保险行业的切入点,更无论实际应用;近看国内保险行业,仅几家保险保险公司停留在研究和探讨阶段,未涉及更深层次的内容。

二是伴生性。区块链技术是互联网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其应用同样需要依托发达的移动互联网、智能移动终端普及等多项外在条件。从以往经验看,要在保险行业广泛应用需要多项条件具备,系统升级改造是基础的条件。

三是替代性。理论上说,改良保险经营,关键在于提高保险人和被保险人信息对称上,区块链技术是达到目标的手段之一,但不是唯一手段,所以具有替代性。理解区块链技术的特点是判断是否应用的金钥匙。

相对而言,区块链技术更受到银行机构的青睐。对于区块链的发展前景,国家级金融研究机构的看法也是褒贬不一,众说纷纭。具体到保险业内,目前为止尚缺完整的表述,更不及应用。

区块链+保险 需“三步走”

保险行业是否引入区块链技术,需要保险公司股东、保险公司高管和保险顾客三方主体在思想上共识。按照决定作用的强弱排序,依次是保险公司股东、保险公司高管和保险顾客。

第一,保险公司股东定位公司业务结构。是否引进区块链技术决定权在于保险行业的投资人,所以首先要求投资人观念转变至关重要。保险公司投资人投资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属点在于谋取投资回报率,是否引进区块链技术要考量是否能增加投资回报。

从当前市场的经营情况来看,其投资人看中的主要是保险业的融资功能。在保险的三大功能中,相比较而言,融资功能最容易操作、最容易决策,这也是保险牌照一照难求的主要根源。

为了充分发挥保险行业的社会管理功能、经济补偿,保险监管部门多次向保险市场和社会发出“保险姓保”的信号,有的保险公司也逐步销售保障功能更强的险种。

保险行业能不能引进区块链技术进行业务改良,取决于区块链技术能不能为企业提升投资回报。从目前市场情况看,同样类型的保险公司业务结构不同,经营效益悬殊。比如,在财产险行业,车险占据绝对份额,而经营效益则低于资金运用的收益,保险公司的投资人更多看中于车险保费的现金流,轻视车险承保经营;有的寿险公司直接由地产、银行等资本控股,又参股银行,形成攀大的金融控股集团,其销售的产品、销售的渠道和经营策略,是保险公司成为大股东的“提款机”。

第二,保险公司高管是沿袭粗放经营还是集约化精细经营。保险公司执行层面的高管人员,是执行保险公司投资人战略决策的关键环节,也是需要转折的关键环节。按照现行的保险公司管理体制,保险公司大政方针全部来自总公司,省级及以下分公司主要承担着展业功能,总公司考核聚焦于保险规模和市场份额。

基于总公司的考核政策,省级及以下分公司经营指标的底线是总合成率不超过100%,低于多多益善。在确定业务结构上,完全执行总公司的业务政策,更多地发展理财型业务。例如,对于车险经营来说,如果要精耕细作,需要在产品研发、销售、风险管控等全过程进行管控,而发展理财型产品,主要是依靠银行渠道开展销售,也不用建设员工队伍,在与同业竞争中,主要依靠手续费杠杆。再如,对于一些寿险公司来说,如果开战健康险、长期寿险等产品,需要组建员工队伍,需要招聘、培训代理人。尤其是对于一些中小型寿险公司,虽然在市场上已经存活了数年,但对于普通公众还是一个陌生的保险公司,但是在银行渠道却有广泛的知名度。从这些公司的资金运用上看,在房地产市场、股票市场收益向好的时期,具有很强的经营业绩。一旦市场有风吹草动、收益下滑,或许会为保险行业发展埋下系统性风险的隐患。

是否引进区块链技术,保险公司经营层面的管理人员,考量的首要因素还是总公司的战略规划和考核任务。在市场实务上,有的保险公司总公司交代省分公司经营的底线是“不大亏、不出事”。同时,在理赔环节,难免出现拖赔、惜赔甚至无理拒赔等现象。

第三,保险顾客是追求理财还是保障,是愿意隐匿自身信息还是愿意透明自身信息。传统的观念认为,保险是信息非对称市场,其实类似的市场还有很多。例如在医疗市场中,一般的患者对于自己疾病的了解和医院对患者身体状况的了解之间信息不对称。在现实的保险市场中,保险公司在传统销售寿险产品投保单中,希望采集很多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足够的身体健康状况的信息,采集的信息越多越好、越真实越好。站在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的角度看,隐匿身体真实状况,有的时候是无意识的,也有的时候是有意识的,向保险公司提交的信息越少越好。

以车险经营为例来说明。当前车险经营规则酝酿于2012年前后,首批试点启动于2015年6月,试点范围逐步扩大,从今年6月份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此轮商业车险经营规则有长足的进步,但是存在改进的空间,主要表现在车险定价机制上。现行的定价机制还是采取从车原则,主要考虑车辆的价格、折旧,尽管引入了车险原则。但是,此处的车型含义主要是车辆“零整比”系数,而不是车辆的安全系数。当然,随着车险经营价格市场化进程加快,车险定价机制会实现从车原则向从人原则过渡。

为了表述方便,本文按照信息采集丰富程度和采集手段,将车险信息采集分成三个阶段。UBI车险是采集信息的1.0时代,人工智能驾驶是信息采集的2.0时代,区块链技术是信息采集的3.0时代。在1.0试点,保险公司能够采集到投保车险年度行驶里程、行驶区间、驾驶员驾驶习惯;在2.0时代,采集的数据在1.0时代的基础上会更加全面;在3.0时代,引入区块链技术,在2.0时代时代的基础上,与驾驶人银行可消费、飞机票等信息串联,将会勾勒出投保人一段时间内所有的行为轨迹,这个人也就会成为一个信息含义上的“透明人”,不再存在个人隐私。

在车险经营现实讲,目前我国交通事故出现的相对数量、绝对数量都不容乐观,在车险经营与驾驶行为遵守交通法规脱节的背景下,不同的车险消费者对于信息采集的敏感度不一样。那些驾驶行为习惯不好、遵守交通法规意识差的车险消费者,希望维持现状,因为他们可以在同样保额的前提下,承担相对较少的保费。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高风险客户是抵制通过技术改进向保险公司提供更多的信息,相反,低风险客户更愿意提供更多的信息。

总体看,区块链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没有绝对的好与不好。是否会被广泛采用,即使对于IT行业、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业来说都是拭目以待,对于保险行业同样如此。只有在保险公司股东、高管人员和保险顾客观念在同步突破以后,方可广泛传播。

(作者单位:陕西保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