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保险行业应该积极拥抱区块链

——专访保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马红宇

发布时间:2016-06-06 10:47:58    作者: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记者 张伟楠

未来场景1:2026年,区块链技术在保险领域得到广泛应用,“too big too fail”的保险公司全部引入区块链技术,在分布在全球不同地域的20台高速计算机上进行了数据备份,确保每位客户的信息不丢失,不遗漏……

未来场景2:2045年,Tiffany在A保险公司B市营业部续缴当年的保费。2016年,她以期缴方式投保了一张30年的保单,今年是她续缴保费的最后一年。但业务员遍寻整个系统以及行业信息备份系统,却没有发现Tiffany投保的任何记录。29年间,Tiffany已经支付保费近1百万元,她将如何是好?

正在Tiffany一筹莫展之际,A公司总裁授权从位于大洋彼岸的C市调取客户数据,Tiffany的保单成功找回,并且完成了保费缴纳手续。

或许并不需要10年、30年,上面的一幕幕就已经成为现实。或许,当今保险业中的各种角色是不是还会以现在的角色和生存方式保留,也成为一个悬念。区块链技术在保险行业要解决的将不再是能力和效率的问题,而是更为基础层面的机制问题。如果把这些机制问题与保险行业做一一映射,再结合计算能力、互联网以及大数据的突飞猛进,区块链技术和思维未来可能重构保险行业。

区块链是什么?区块链技术可能催生保险行业产生怎样的变革?近日,《中国保险报》记者专访了保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马红宇。


马红宇

《中国保险报》:什么是区块链?区块链技术与金融业存在怎样的联系?

马红宇:区块链(Block chain)是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像一个数据库账本,记载所有的交易记录。这项技术也因其安全、便捷的特性逐渐得到了银行与金融业的关注。区块链(Block chain)并不是新事物。只是2009年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发布了比特币(Bitcoin)之后,区块链才被进一步认识和重视起来。尤其是2014年以后,除了技术极客和新兴创业企业外,越来越多的科技巨头、行业巨头还有产业资本纷纷进入这个领域。这对区块链的技术进步和应用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比特币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第一个进入公众视野的金融应用。它是一个去中心化、去信任、开放透明、安全可靠,在共识机制下人人维护的货币系统和支付清算网络。这样的一个去中心化的清算网络正在成为另一种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就像计算能力、带宽传输能力是互联网的基础设施一样。这样的一个基础设施每天由全世界的比特币矿工(用自己的计算和网络资源“挖”比特币的人)共同维护。并越来越散发出迷人的魔力,并成为金融科技(Fin-Tech)创新的温床和基础设施。

没有人可以准确预言比特币最终的结局。甚至我本人对比特币自身的发展看法并不乐观。而我对比特币表达敬意,是它用实践向世界证明了区块链技术的核心价值。

《中国保险报》:区块链技术的特征有哪些?如何理解这些特征对保险业可能产生的影响?

马红宇:去中心化、去信任、分布式和记总账成为区块链的主要特征。用区块链的特征逐一对应今天保险行业的一些基本假设,会令人产生很多从未有过联想和想象,还有更多伴之而来的疑问。

首先是“去中心化”。人类的发展和产业的形成一直是逐步中心化的过程。具体到保险行业,几百家保险公司就是行业的几百个被政府和监管部门特许授权的风险转移的集散中心。这些中心控制着保险行业的运行。人们已经习惯了通过中心来完成有关保险的各种事务。

“去中心化”是什么?如果不需要诚信中心媒介,保险公司是否还有存在的意义?监管层的着力点在哪里?风险转移的路径从有向的转移变成了无向的分散,行业中心的地位是否会被撼动?以近几年风靡一时的P2P信贷、P2P理财为例,尽管P2P行业良莠不齐、频频“换血”,但历经此轮疯狂创新,各大银行已经深刻地学习了什么是“去中心化”,也彻底明白了所谓银行的地位并非不可替代。

其次说“去信任”。目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一家保险公司,其实是为这家公司从事保险业务贴上了一张基础信任标签。保险公司提升资本金、改善偿付能力,也是在提升信任标签的等级。所有的宣传广告和品牌推广也是在希望这种信任在传播中得以加强。从目前情况来看,客户的信任来自政府的公信和品牌的承诺。

何谓“去信任”?直白地说就是“无所谓”。区块链技术通过算法、密码和数据校验机制来确保金融交易的执行。使用区块链,交易双方不需要基于既有诚信体系的背书和保证。我们在现实世界里通过执行纸面的法律、政策、条例、制度和业务规则来维持秩序;未来在数字世界里是通过算法、密码和代码来维持系统的运行规则。就像有些技术极客宣扬“代码即是法律”(Code is Law)。基于区块链的空间,无所谓信任与否,一切靠密码保证,按算法规则,由代码处理。

更有趣的是“分布式”和“记总账”。通俗地说就是每个人都可以记账,而且还是完整的账目。正如之前所述,区块链技术不是新鲜事物。只是由于现在存储成本降低和网络效率的提升,才使得区块链技术有了发扬光大的机会。以比特币为例,任何人只要愿意就可以下载并存储比特币从最初的创世币开始的完整交易账本,截至目前,大约有100G的存储空间。而今随便一个笔记本电脑的硬盘存储空间就可以达到2T,100G不过是其中的5%。

理论上讲,只要记账的节点足够多,区块链数据库可以被尽可能多地备份以确保数据的安全。区块链技术使得数据更具可靠性、安全性及不可抵赖性。而且,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运算速度将大幅提升。基于保险业的区块链技术应用效率必将越来越高。

以区块链技术在保险行业最简单应用为例,让我们看看今天的保单存储方式?一式两份,客户一份,保险公司一份。目前来看,客户丢失自己持有的那份并不会十分着急,因为客户相信保险公司的系统内肯定有。但是设想一下,如果保险公司的系统,包括保单管理系统及其备份系统和灾备系统,被黑客彻底清零了呢?尽管发生这种情况的概率并不高,但并非不会发生,因为各个行业的类似情况都发生过。如果利用区块链技术,在网络上存有一万个完整备份是不是会更加可靠?更何况,未来存储成本更低、互联网络更便宜更高效,可想而知,技术的突飞猛进必将催生传统行业的变革。

《中国保险报》:保险业如何主动拥抱区块链技术?目前保险行业对于区块链技术有哪些研究?

马红宇:保险行业千万不要对区块链视而不见。作为一个30年的程序员和涉足互联网保险领域15年的实践者,我之所以强调区块链,并非想吹棒这个技术如何万能,而是更多地想从技术思维、商业思维甚至世界观的角度说明其不可忽视的潜力。

回顾过去几十年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经历了计算能力和网络能力翻天覆地的变化与发展。不过这些能力的价值更多的是围绕提升效率和生产力,仍然是在我们现存维度里对工作模式和流程的优化和改善。但是区块链来自不同的维度和视角。如果说我们目前的信息技术和网络应用是在三维空间里构建的高楼大厦,那么区块链技术和思维却是在引导我们去打造一张二维的基础平面。

区块链要去解决的不是能力和效率问题,而是更为基础层面的机制问题。如果把这些机制问题与保险行业做一一映射,再结合计算能力、互联网以及大数据的突飞猛进,我们也许就会意识到区块链技术和思维真的有可能重构保险行业。保险行业还会存在,但是今天这个行业里的各种角色是不是还会以现在的角色和生存方式保留下来将是一个悬念。这也许不是危言耸听,这种彻底的重构也许不需要十年。

今天,区块链技术也许还是少数技术极客炫酷的话题,但是其发展速度不可小觑。保险行业应该积极地参与到区块链技术社区里来。中国保险学会和保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近日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组建“奇点互联网保险实验室”,“区块链技术对于保险行业的影响”成为实验室的重点科研课题。奇点互联网保险实验室以五个“I”作为其建立与发展的宗旨:Insurance,专注保险行业;Innovations,强调创新创意;In-Depth,深入研究本质;Independent,独立视角与观点;Internet,应用互联网思维。围绕保险行业如何应用区块链技术,我们期待奇点互联网保险实验室可以开始一些有趣的实验,并且早日勾勒出一张区块链保险的发展路线图。